台海网9月1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通讯员 海法)法院判决下来了,却迟迟不履行?以“抚养”之名行“转移”之实?以为拖一拖、转转账、换个账户就能躲过去?小心!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可能构成犯罪!近日,厦门市海沧区法院发布了这样一起案件。
2018年,赵某(化名)因合同纠纷被法院判决应向陆先生(化名)支付10万元及利息。判决生效后,赵某未如期履行判决要求。陆先生其后向海沧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执行立案后,向赵某送达执行裁定书等法律文书。赵某接收相关文书后却未履行还款义务。2019年至2022年期间,赵某通过微信、银行转账等方式多次收取他人款项共计13余万元,后将这些钱转至其女儿账户,用于支付国外学费、生活费等。此外,赵某以57万元的价格将网络公司的股份出售给王某,并将其中43.5万元转账至其女儿银行账户,另外13.5万元用于缴纳其本人医社保费用等。
2025年3月,赵某虽与陆先生达成执行和解,但仍未按约履行。直至2025年4月至7月,才陆续支付了1.3万元。
2025年6月,赵某主动投案,如实供述罪行。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赵某对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因此,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人赵某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七个月。
法官说法
拒不执行该当何罪?
法官说,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法官提醒,法院判决不是儿戏,拒不执行就是犯罪。一旦构成“拒执罪”,不仅面临限高、罚款,更可能身陷囹圄。切勿心存侥幸,触碰法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