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9月1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梁静/文 杨希(AI)制图)新学期伊始,发生在中学校园内的“发型拉锯战”再度引起热议。“男生已经是短发,却为何还要剪成寸头?”“女生扎高马尾也不行吗?非得剪齐耳短发不可?”……家长的疑问、学生的吐槽,让原本属于校内管理的“仪容规范”,经常出现在公开的投诉信息里,并逐渐演变成公共话题。
这场因“发型要求”而起的风波,看似只关乎学生的“一缕头发”,却触发了关于教育管理中纪律约束与学生个性发展和审美培养的讨论。
在“硬性规定”与“柔性需求”之间,在“集体秩序”与“个体表达”之间,在“确保教育管理的规范性”与“保持教育的温度”之间,究竟该如何平衡?
规定
各校对发型有明确的要求标准
在厦门,所有中学对学生发型都有规范要求,不同学校在具体标准上稍有差异。
比如厦门一中要求男女生均不化妆,不烫、染头发,男生不留长发,不留怪异发型,做到前不及眉、旁不遮耳、后不过颈,头顶部分的发长不超过2厘米,建议寸头;女生留运动短发或扎马尾辫长发,短发要求前不及眉,后不及领,长发须扎成马尾辫,刘海前不及眉、侧不遮耳。
厦门双十中学要求男生不留长发、不剪奇异发型,不用发胶,头发前不及眉、旁不及耳,后要有坡度;女生短发前不及眉、后不及领,长发需束发,刘海不超过眉毛等。
厦门外国语学校要求男女生留清爽、整洁的短发,不染发、不烫发,女生齐耳短发不垂肩,刘海不盖住前额,厚薄适中。
再比如,本地其他一些中学,包括中职学校,要求男生理寸头,仪容仪表不符合规范的学生,需待整改符合要求后方可注册上课。
各校所指“怪异发型”包括但不限于划痕、留标识、留发尾、剃渐变层次发型等,发胶、发泥等定型美发用品也不被允许使用。关于“发长不超过2厘米”的规定,老师也不是真的拿尺子量,有些学校老师会将手指插入头发,要求“发不过指”,即头发不超过一指高度。“头发前不及眉”,有些学校要求的前提是“压住前额头发后必须不及眉”。
校方普遍认为,制定发型规范,是为了避免学生因发型差异产生攀比心理,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规则意识,让学生保持整洁大方、规范得体、阳光健康的中学生形象。“严格规范学生发型,是为了让学生有‘学生样’,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精气神’。”厦门一所中职的老师说,复杂发型容易浪费梳洗时间,统一短发能让学生更专注学习,降低对外形的关注度。
质疑“一刀切” 寸头要求太过刻板
近几年,几乎一到开学季,在厦门教育主管部门的官方平台上,就能看到关于头发问题的投诉信息。这类投诉针对的基本都是中学男生的发型管理,且集中在对“寸头”的讨伐,而且,这类投诉几乎都指向普通中学或中职学校,而非重点中学。
一些学生和家长对过于严格的发长要求表示不满。有初中学生投诉:“要求剪寸头,让学生没有尊严。”“头发是我自己的,凭什么强制我剪成统一的寸头?”“难道剪寸头学习成绩就会变好吗?我不了解为什么……”
家长的反对意见则更聚焦于规定的灵活度,一位家长投诉,孩子头发最长也不超过3厘米,老师却天天追着家长要求再理短,该家长认为这“过于苛刻”。个别家长措辞激烈,引得校方义正词严回应。
也有家长对女生发型规定提出疑问,认为个别学校没必要要求女生统一理齐耳短发,因为“高马尾既清爽又青春活力,齐耳短发还不如扎高马尾利落”。
也有家长从教育理念的角度提出质疑:“从小孩子做的每一道题都有标准答案,现在连发型都要统一安排,这还让孩子长大后怎么创新。”“美育不应该包含审美培养吗?寸头并不好看,也不利于审美培养和孩子的个性发展。”
认可规范要求 引导孩子关注内在成长
当然,大部分家长对学校的发型规定表示理解与支持。一位重点中学学生家长陈先生认为,统一发型和统一校服是一个道理,都是为了让孩子减少对外在形象的关注,潜移默化适应集体管理,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学习上,而不是纠结于发型好不好看。另一位家长则认为,学生阶段就该有学生的样子,遵守学校的仪容仪表规范是基本要求,这能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没什么不能理解的。
针对“个性培养”的争议,一位初二学生家长认为,个性不是靠发型体现的,孩子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应该体现在课堂发言、课后实践、兴趣爱好上,而不是外在形象。统一发型反而能让孩子明白,内在的成长比外表的与众不同更重要。
还有一些家长提出折中的观点:“支持学校对发型进行规范,但希望管理能更灵活一点,不必过于生硬地‘一刀切’。只要孩子留的是短发,整体干净利落,就没必要把手指插入头发去量,可以适当多给孩子更大的包容空间。”
观点
规定是“刚性”的执行或可更具“柔性”
这场持续已久的“发型拉锯战”,看似是校园管理中的具体事务,实则折射出传统教育管理理念中“统一规范”与现代教育倡导的“个性化发展”之间的适配问题。随着社会对学生个体差异与全面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如何在守住“校园纪律底线”的同时,给予学生个体表达的空间,成为学校、学生与家长面临的现实课题。
规定是“刚性”的,但执行或许可以更具“柔性”。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执行,在细节把握上进行弹性优化,比如男生即使“发稍过指”但依然利落清爽,是否就可以视作合规?“前不及眉”是否可以不压发不及眉即无需再做处理?女生只要利落地扎起全部头发而不用剪短,也能被允许……在细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决定的空间,或许就能减少双方的矛盾,让教育管理既不失规范的力度,又包含尊重的温度。
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或许确实“没那么简单”,但校园管理的理想状态,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需要在“规范”与“尊重”之间不断寻找动态平衡。既不放弃对“朴素大方”等优良品质的引导,让学生理解集体生活中的规则意识,也不忽视青春期学生的个性需求与情感体验,为其保留适度的自我表达空间,或许就能让纪律约束真正从学校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