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1月4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绣花功夫创文明,“志愿”来当针和线。近日,厦门全市文明单位、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和市民群众总动员,穿上红马甲,回到他们熟悉的志愿服务岗位,积极开展市容市貌、交通秩序、文明宣传等各类志愿服务,奏响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厦门协奏曲”。
当先锋
文明单位来报到
文明单位率先行动。厦门全市各级文明单位争当先锋表率,志愿者们走进了社区,走上了街头。
左手夹子,右手袋子,把卫生死角的垃圾一一拾起;手握铲刀,把大街小巷的“牛皮癣”一一清理;手一抬一放,把共享单车排列整齐……上周末,思明区纪委监委党员志愿者深入背街小巷,开展“洁家园·美思明·见文明”主题活动。
在中华街道中山社区,思明纪检铁军化身宣传员,向沿街商户开展文明餐桌宣传,到餐饮店张贴宣传海报,推进“文明餐桌”蔚然成风,引导市民共享文明好“食”光;在鹭江街道大同社区,思明区纪委监委第一党支部积极参加精准“双报到”活动,劝导沿街商户文明经营,规整共享单车停放;在鹭江街道小学社区,党员志愿者们参与清理地面、绿化带垃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奋力标刻文明新尺度。
公交枢纽、校外斑马线上也有文明单位志愿者们的身影。厦门公交集团的小黄帽志愿者就是其中一员。“志愿服务,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在厦门北站公交场站,每天的早晚高峰,都有一群“小黄帽”维持着秩序,引导市民们排队上车。疫情防控期间,小黄帽还承担防疫任务,为市民测量体温,提醒他们戴好口罩。志愿者多是公交司机、站务员、话务员、场站人员,因为从事交通行业,他们更加关注文明交通。
走进全市各大幼儿园、小学开展文明交通宣传是“小黄帽”的特色服务项目。厦门公交集团团委书记左林介绍,最近他们专门优化了课程体系,可以让孩子们沉浸式地体验文明交通。“比如,孩子们可以坐进车里体验视觉盲区,可以通过游戏直观了解车辆的‘内轮差’和过马路的注意要点,还能通过实验了解光线、颜色、距离对视线造成的影响。”左林说,从本月起,他们将与一些家委会联系,把这些新课程带给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