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赛事吸引百余支队伍参赛。戴舒静摄
-欧厝槐声南乐社在积极备战。
-外籍队伍的表演别具一格。
青少年成为传承南音的主力。戴舒静摄
台海网12月11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9日,位于翔安区新店镇的澳头渔港特色小镇格外热闹,厦门市第21届南音比赛在此上演最后的决赛,决出了“最受观众喜爱奖”“最佳台风奖”“优秀创作奖”等奖项。
作为主办单位之一,有“厦门南音基地”之称的新店镇受到了各方的赞扬。本届比赛在新店镇举行,是对当地保护和传承南音的充分肯定,也让各界看到了特色小镇“欧厝南音泥土计划”的前景。
赛事亮点
134个节目参与角逐首次迎来外籍队伍
厦门市南音比赛每年都会给市民带来惊喜和感动,今年也不例外。本次赛事自11月3日启动以来,便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吸引了100多支队伍、近千人报名参赛,既有专业人士,也有民间爱好者。参赛节目达134个,最终有45个节目入围决赛。决赛于12月8日下午和12月9日上午,在澳头超旷美术馆举行,并在多个网络平台上直播。
除了参赛队伍数量多,今年的参赛曲目也精彩不断,23个原创节目中,有5个入围了决赛。此外,今年的比赛还有一个亮点——21年来,首次迎来外籍团队。队伍由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7名学生组成,分别来自尼泊尔、斯里兰卡、塔吉克斯坦和菲律宾。
来自尼泊尔的尼朗介绍,他们从今年11月便开始练习筹备。由于闽南话说得不是很流畅,他们通过用音标标注,迅速背下歌词。决赛当天,他们演绎的南音别具一格,赢得了阵阵掌声。
奖项设置也有创新鼓励更多新人新作
对于选手的表演,评委们也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对比往届,本届比赛选手的水平更高了,参与的年龄层次更广泛,最小的只有4岁,最大的已经80岁。同时,作品创作更加用心,表演形式更加丰富,对南音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厦门市文化馆副馆长苏华琦说,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南音并参与传承推广,今年主办方在奖项设置上也有所创新。除了延续去年在个人青少年组、个人中青年组、团队综合组三个分组评出“十佳”和“优秀表演奖”外,还增设了“最受观众喜爱奖”“最佳台风奖”以及“最佳创作奖”三个奖项。在优秀指导老师和优秀组织奖的评比上,也首次采取了积分制,鼓励老师和各单位多推荐新人新作,以此带动更多选手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