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0月12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华侨大学学术成果登上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自然》(Nature),论文第一通讯作者、华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魏展画教授年仅29岁。
记者昨日从华侨大学获悉,国际顶级学术刊物《自然》在线发表了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魏展画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博士生林克斌为第一作者,华侨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的研究论文《外量子效率超过20%的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Exceeding 20%)。据悉,这是华大首次在《自然》上发表研究论文,标志着华侨大学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论文的研究对象为一种新型LED—钙钛矿LED。昨日,魏展画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钙钛矿材料是一类矿物的统称,也是一种晶体结构,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发光。钙钛矿LED作为平面自发光器件,具有质量轻、厚度薄、视角广、响应速度快、可用于柔性显示等优点,在手机、电视等屏幕显示和绿色健康灯光照明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不过,受限于钙钛矿薄膜较差的成膜特性以及相对较低的荧光量子效率,其在发光、显示以及激光领域的应用发展一直比较缓慢。
研究中,魏展画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薄膜制备策略并优化了LED器件结构,可制备出高亮度、高量子转换效率和较好稳定性的钙钛矿LED器件。他们研制的钙钛矿LED器件的外量子效率高达20.3%,寿命超过100小时,实现了重大突破。“20%是一条线,效率达到这个水平,说明有一定的产业化的前景。” 魏展画介绍说。

93岁的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张礼坚持一线教学 只为将更多年轻人领进科学的大门(治学者) 清华园内,绿树成荫,钟灵毓秀。 同每一方饱经岁月的建筑、草木一样,一位老者,在这座百年学府内,见证了清华园的岁月变迁、也见证了一代代清华学子的成长,他就是93岁高龄,依然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