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到放学时间,很多家长已在幼儿园门口等候。 李小庆 摄
台海网9月2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昨天是新学年第一天,很多幼儿园新生家长都在期待和焦虑中度过,不少人还不到放学时间,就到门口等着接孩子。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上幼儿园是第一次和家人分离,可能会存在不适,家长因此特别关注。关爱之情可以理解,但家长可能也存在误区,一些做法欠妥。
记者 李小庆 郭文娟 见习记者 李巧莉
误区一
只关心“宝贝哭了没”
却忽略了背后原因
“宝贝,今天表现好吗?有没有哭鼻子呀?”昨天下午,在江头某民办幼儿园门口,陈女士接到女儿后,第一句问的就是“哭了没”。陈女士说,女儿在家娇气,挺爱哭,以前也没上过早教班,让人担心能不能适应。
园方说法
不能用成年人思维
来理解孩子的哭闹
厦门市实验幼儿园园长江旭琳说,近几年来,开学哭闹的孩子少很多,但有些孩子在入园一段时间后仍哭闹,要了解是什么原因。有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弱,哭是因为“不会”,老师要耐心教,家长也要在家培养孩子的能力。有的孩子是因为在情感上和家人分不开,那就让孩子带个喜欢的玩具到幼儿园,比较有安全感。有的孩子不会说“请你跟我玩一下好吗”,就用手打一下,另一个孩子就哭了。家长不能简单地用成年人思维来理解孩子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