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8.6%,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全国36个中心城市首次“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中位列第一。
■2021年,食品抽检量达每千人9批次,居全国前列、全省首位;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9.5%,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达91.6%,创历史新高;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社会共治、进口冷链食品监管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月月十五查餐厅”行动。(记者王协云 摄)
食品抽检人员在超市选取样品。(记者 陈泥 摄)
近日,福建省食品安全委员会通报2021年度全省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结果,厦门市再获A级等次。这是自2015年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来,我市在全省食品安全考核中连续第七年获此佳绩。
记者从厦门市食安办获悉,近年来,我市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8.6%,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全国36个中心城市首次“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中位列第一。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共同努力下,我市全年未发生等级以上食品安全事件;食品抽检量达每千人9批次,居全国前列、全省首位;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9.5%,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达91.6%,创历史新高。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大考”中,我市顺利通过验收,综合成绩优异,得到国务院食安办充分肯定。
高站位强督导>> 拉紧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链”
厦门市委、市政府连续22年将治理“餐桌污染”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重要指标,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党政同责。
我市出台实施《厦门市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创建人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方案(2020—2022年)》,提出十四大食安重点工程、52项具体工作和十大攻坚行动。厦门市委、市政府还率先全省出台党政领导干部责任清单,将落实食品安全重大部署纳入督查重要内容,拉紧食品安全全程监管“责任链”。
严监管全闭环>> 织密食品安全监管“防护网”
厦门在全国首创“入市必登”机制,实现关口前移,把好源头准入关,“一品一码”追溯系统已将10.8万家经营主体的55.3万种食品纳入管理,获评全国市场监管十大智慧监管举措。市民通过手机扫码可以自主追溯食品来源,目前查询量已超过5000万次。
目前,厦门全市公立学校、医院及养老院食堂等655家重点单位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市市场监管局还率先全国推动“饿了么”“美团”等网络餐饮第三方平台实行数据对接,推动平台商户证照合规率达99%以上。联合美团点评集团率先全国建成食品安全“天网”“天眼”系统,实现对海量评价信息的抓取分析,此后在全国各城市推广。
厦门是全国十大口岸城市之一。我市率先全国实行进口冷链食品“一口申报、一码通行、一网追溯”制度,推行进口冷链食品“入厦通行码”,并率先全省建立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实行批批检测、件件消毒,最大限度阻断疫情“由物传人”风险,得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肯定。
控风险重惩处>> 打好食品安全监管“组合拳”
2021年,我市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校园守护、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等食品安全十大攻坚行动,全年查办行政违法案件1551件、侦破犯罪案件121件,严格落实“处罚到人”。
自厦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始终把抽检作为基本职责,作为精准排查食品安全风险、精确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重要手段来落实,构建完善抽检工作机制,不断扩大和提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范围和数量。目前,我市已形成监督抽检、评价性抽检、研究性抽检、快检、联动抽检“五位一体”的抽检模式,通过精准制定抽检方案、创新检验方法和抽检数据分析,充分发挥抽检的风险预警作用,帮助企业查找风险隐患,有效提升监管前瞻性和靶向性。市场监管部门常态化开展“你点我检”“你送我检”便民服务,得到社会各界支持和认可。
我市还建立信用归集、严违名单认定及联合惩戒等制度,实现食品行业信用自动评级和公示;并依据信用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对严重违法人员实施信用惩戒。目前已对食品安全严重违法的42人实施了行业限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