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营造更优创新生态
多措并举保护知识产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一年来,全市两级法院助力营造更优创新生态,审结知识产权案件5306件。
随着商标侵权行为逐渐趋向多样化、立体化、网络化,厦门两级法院也加大了对商标权的保护力度。在审理安溪茶业管委会办公室诉某食品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中,被告称他们的商标与普通商标不同,是“证明商标”,即为了彰显和证明某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被告表示他们使用“安溪铁观音”属于对产品来源中包含地名的合理使用,安溪茶业办公室无权禁止。
湖里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其网店销售的被控侵权商品为茶叶,与安溪茶业办公室享有注册商标的核定使用商品中的“茶叶”为同类商品。未经安溪茶业办公室许可,被告公司在被控侵权商品的链接标题、包装袋、网店页面上使用了和安溪茶业办公室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字样、文字与图形组合等内容,容易导致普通消费者混淆,构成商标侵权,最终一审判决被告应当停止侵权、赔偿损失共计25000元。该案入选了福建法院商标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例。
出台举证工作指引,选聘45名兼职技术调查官;加大侵权赔偿力度,破解知识产权诉讼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问题;成立闽西南创新企业法务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盟,设立泉州巡回审判庭,深化协同保护……厦门两级法院多措并举,真正做到了用最大限度保护创新、激励创新、引领创新。
在服务保障中彰显担当
出台司法举措为企业纾困减负
一年来,厦门两级法院惩治涉疫矛盾、推进疫后治理、助力复工复产,在服务保障疫情防控中充分彰显担当作为。
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便利群众诉讼,切实保证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厦门两级法院一年来妥善化解涉疫情纠纷149件。2021年7月8日上午,厦门中院首度以在线诉讼的方式,跨海峡审理一起涉台民事案件,顺利实现在台湾地区的当事人通过线上方式远程参加案件庭审,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在疫情防控最紧要的关头,在企业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企业“足不出户”,法律服务“送上门来”?2021年,软件园三期开展了一场特殊的直播,来自集美法院的“法官主播”在线为软件园三期入驻企业进行法律宣讲,与企业互动,解答企业疑问。“法官主播”针对合同履行、债权催收、经营场所租赁、资金借贷、劳动用工等五方面归纳出的法律风险点,结合《福建高院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保障的指导意见》进行讲解,并现场解答网友们关于诉讼服务、证据固定等相关问题。
除了走进企业,为助力复工复产出谋划策,厦门中院还出台了为企业纾困减负十二条司法举措,创新运用预重整制度帮助受疫情影响的民营企业,运用归集资金、担保置换等方式,为11家企业解冻基本账户、预售资金监管账户29个,资金2.9亿元。
将法徽“戴”在心里,把责任扛在心头,脱下法袍、警服的法院干警们全力奋战在抗疫一线。据统计,一年来,厦门两级法院参与各类抗疫志愿活动4013人次,下沉一线抗疫230人,他们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村入户宣传防疫法律法规,多名干警被授予“荣誉村民”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