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7月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曾艺轩 陈捷 通讯员 杨俊涛朱晓东/文 图片由新圩镇提供)深入学习党史,凝聚奋进力量!为迎接建党100周年,翔安区新圩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加大党史学习教育的宣传力度,新圩镇建立线上线下、内外协同、上下联通的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模式,组织党员、群众参与线上“学习+答题”互动,利用“新圩嫂”微信公众号举办线上党史知识有奖竞答。同时用好本地红色资源,串联新圩初心馆、“马塘精神”主题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体验线路开展现场教学。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累计接待全市各级机关单位135场、4250人次,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
新圩镇还结合实际,惠及民生,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先后梳理制定2批14个涵盖多方面的“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
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传承红色基因
为庆祝建党 100周年,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新活力,日前,新圩镇组织机关党总支党员及非公领域党员参观翔安彭厝的彭德清纪念馆及大宅乡村振兴成效,开展“学习党史忆初心,汲取力量担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学习翔安红色记忆及乡村振兴的“翔安经验”。
在彭德清纪念馆,党员们通过现场看革命遗址、听彭德清将军的革命故事、观红色长廊等环节,了解彭德清将军为祖国建设贡献一生的英雄事迹,深入领会彭德清将军一生为国、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来到大宅社区,党员们深入了解大宅社区著名的火龙果绿色生态产业链,以及该社区是如何立足火龙果产业特色、推动产业融合、走出与翔安城市化进程相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子。
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致敬老党员
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里话初心。近期,新圩镇在新曦文化艺术中心初心馆举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向14名“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颁者代表颁发纪念章。
◆新圩镇党委书记为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在新老党员座谈会上,“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代表和新入党的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老少两代人共聚一堂,开展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初心对话。“新圩嫂”领唱、全体党员合唱了红色经典歌曲《红梅赞》,老党员们精神矍铄、饱含激情,仿佛再次回到激情燃烧的奋斗岁月。
全体人员还参观了新圩初心馆,共同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和新圩红色革命历史、发展历程。大家还重温了入党誓词,坚定了共产党人终身坚守、矢志不渝的信念。
学党史献礼建党百年 牢记入党初心使命
日前,新圩镇组织各村居党组织开展“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主题活动,17个村居包村领导及党组织书记为党员们上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并分别向过“政治生日”的158党员赠送“政治生日”贺卡。
◆新圩镇的党员干部们走进“马塘精神”主题馆参观学习
小小的一张卡片,却代表着一份沉甸甸祝福与期望。收到贺卡的党员同志们纷纷表示,自己将在日后的工作中继续践行入党誓言,履行党员职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党员先进性。
同时,新圩镇组织召开“两优一先”表彰大会,表彰了35名优秀共产党员,1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及6个先进党组织。激励全镇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为榜样,敢担当、善作为,为新圩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学党史办实事 变废为宝惠民生
“小垃圾、大民生。”新圩镇党委、政府切实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主动“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着力解决群众“急难私盼”的身边事。新圩镇通过积极探索开发上门收集智能平台、农业垃圾就地减量等有效举措,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有效落实,力争将面前埔村打造成全市领先的农村垃圾分类示范村。“访”民情,强化问题收集梳理。新圩镇组织村“两委”、党员代表等力量,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收集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切实以“服务群众,方便村民”的理念落实工作。“惠”民生,创新垃圾收集模式。新圩镇在全市率先开发出“农村垃圾分类上门收集智能管理平台”,将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垃圾分类,实现信息化智能管理。“聚”民心,农业垃圾变废为宝。新圩镇联合庄家宝合作社进行探索,建设堆肥大棚,通过机械化破碎、添加微生物和凹凸棒营养土等,将菜帮菜叶、秸秆等有机废弃物制作成有机肥还田散施,既倒逼源头推行垃圾分类,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又变废为宝,资源化利用。
◆学党史办实事,新圩镇推进落实垃圾分类工作
下一步,新圩镇将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进基层深入学,实现全镇17个村居巡回宣讲全覆盖;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工作转化学,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围绕新圩经济发展、疫情防控、信访维稳、环境保护、乡村振兴、重大民生工程等工作,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加快新圩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学党史办实事,新圩镇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