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1月1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我市各区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精简文件、压缩会议数量时长、规范考核调研、解决工作中过度留痕等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能够量化的负担问题改观明显,不管是会议还是文件,数量减少,质效提高。
今年3月,我市先后下发《关于印发〈厦门市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落实“基层减负年”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若干措施的通知》,对做好基层减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记者梳理各区落实举措发现,今年来各区发文数量和开会场次大幅减少,各级各部门都尽量少开会开短会。比如,思明区整治文山会海,今年前三季度发文数量同比减少56.8%,开会场次减少54.6%。今年来,海沧区公文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50%以上,翔安区发文数量减少57%,同安区发文数量减少52%、会议减少63%。同安区还建立了“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电子政务桌面视频会议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缩短基层干部参会开会时间。
减少督查检查考核,着力解决过度留痕问题。湖里区推进基层减轻“指尖上的负担”,清理微信工作群14个、政务App1个;优化考核体系,清理文明单位和社区考评指标5项,调减2019年区级综合效能考评绩效指标16项,清理“责任状”10项;同时,还取消区直部门对社区的直接任务下派,取消区直部门对社区的一票否决制和单项年度考核,统一由街道具体实施考评,减少各单位对社区的日常检查、考评,为社区减负。
据了解,各区都采取措施减少对镇(街)和社区的交叉或重复考核,比如,区直部门都不对社区直接考核。今年以来,思明区精简督查考核事项,较去年同期减少68.2%,翔安区同比减少63%,湖里区同比减少56%,同安区同比减少50%。
“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条线”,经常被用来反映社区工作。根据市民政局的统计数据,今年我市推动落实社区职责准入制度,总事项从原来的163项减少到115项。我市以智能化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集美区率先试行“家住厦门”智慧小区共治平台,构建“互联网+多元共治”的小区治理新模式,通过在线投票表决系统提升业主参与小区共治的便利性,提供精准的消息送达功能,对接整合各类政务服务,打通政府服务群众的“最后100米”。
行政审批流程持续简化、优化。据了解,目前我市“一趟不用跑”占比已由去年的20%提升至35%以上。我市“e政务”平台,融合了9个部门75个高频便民涉企事项,今年1-9月份累计完成办件量71.2万件,不仅效率提高,更便利企业、群众在家门口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