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展示
作品名称:澎湖鸟日子
设计者:郑甯方,18岁。
作品简介:《澎湖鸟日子》虽然由六幅形态各异的鸟类图案所组成,但并不是单纯画鸟,每一幅画中的鸟,同时也是澎湖的地标性建筑或是代表性植物。
比如,其中一幅画中的小鸟,就酷似澎湖的县花天人菊,花瓣变成了鸟的羽毛,树根变成了鸟的爪子。
而另一幅画中的小鸟,则把两条腿拉得长长的,并且形成一个拱形,这是澎湖的跨海大桥,连接澎湖群岛之中的两大岛,白沙岛与西屿岛。
澎湖盛产的芦荟,也被画成了一只绿色的鸟,肥嘟嘟的,萌翻了。
再看一幅由鱿鱼组成的“鸟图”,“那些分不清的小管、鱿鱼之类的”,鱿鱼的触须都变成了鸟的羽毛。不得不说,想象力真是天马行空,大胆前卫。
还有一幅,由好多只鸟拼出了“澎湖penghu”的字样。
创作故事
虽然没有正式学过画画,但郑甯方说,她从小把画画当成兴趣来玩。“我要让大家看到澎湖的幽默感。”她说。
澎湖离岛是冬天候鸟过境的天堂,拥有多处绝佳的赏鸟据点。“我小时候也养过鸟,对鸟有特殊的感情。后来,在澎湖的报纸上看到手绘公交的征集令,觉得这个活动很特别,就主动报名参加了。”郑甯方说。
两岸各有鸟300多种
其实,说到鸟,海峡两岸早已建立情缘。
厦门观鸟协会秘书长岩鹭告诉导报记者,有一些鸟类是在两岸飞行的。比如冬季,厦门人最了解的鸬鹚,夜晚居住在金门,白天到厦门等地觅食。《海峡导报》也专门为此做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