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事,可直接加“心一周”微信二维码发送您的问题,导报记者会专心倾听,并请专家为您解答!
倾诉:
5年前,我请了一个保姆。多年相处下来,我已经将她当成“家庭的一分子”,就像家人一样共处,但是久而久之,却发现一个问题:关系太好了,彼此之间没了界限感,有时候反而不好指使了。
刚开始阿姨做饭、打扫卫生,都是尽心尽责,相处得倒是挺融洽的。几年相处下来,我觉得她人挺好的,就时常把一些旧的衣服,或者是好吃的东西分享给她。有时,她农村老家有什么急事需要帮忙,能帮的我都尽量去帮。
久而久之,还真有些“斗米养恩,担米养仇”的感觉了。阿姨现在在我家,就像一个小主人,家务干完之后,会自己坐沙发吃水果,看电视。有时,让她多做些卫生,她也会推托。有些专门买给小孩子吃的好水果,她也不客气了。虽然只是偶尔,但这种没有界限感的感觉真的很不舒服。平时,我也委婉提醒过,但一段时间之后阿姨就会忘了。也想不如就开除掉她,但又觉得因为这些小问题,再找也不一定能找到更为合适的。不知道要怎么办?
分析:
能感受到您很想把保姆阿姨当做“自己人”,但实际上又无法真正做到自己人。这导致你对保姆的界限感会比较模糊,也没有一个可以衡量你们相处的标准。相处多年,你们之间形成的相处模式比较固定了,在旧有的关系上进行改造确实会比建立新的关系难。
这时候也许需要重新建立个标准去掌握你们之间的界限。您不妨思考下您和保姆相处最低的容忍线是什么。如果保姆超过您能容忍的范围,就需要明确提出,需要去沟通和强调。在容忍线之上,不妨放松相处。
仙岳医院心理咨询师 肖菊平
海峡导报记者 林少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