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9月2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李方芳 通讯员 陈赟)2021年9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狂犬病日,今年的主题为“知真相,不恐狂”。那么日常生活中,除了犬之外,还有哪些动物会传播狂犬病?
近几年,庞大的宠物市场正分化出一个小众“异宠圈”,以满足更为另类、新奇的养宠体验,例如原生活于澳大利亚沙漠带的蜥蜴、奶白色的非洲迷你刺猬、因“合十举手”照而风靡网络的水獭等。这些新兴的网红宠物,会不会传播狂犬病呢?
厦门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生活中被宠物抓伤、咬伤的事频繁发生,宠物也可成为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根据我国目前动物传播狂犬病的风险,可以把致伤动物分成高风险、低风险和无风险。被家养或流浪的犬、猫,蝙蝠,流浪或野生的哺乳动物(尤其食肉哺乳动物)致伤,传播狂犬病风险高,致伤后须按要求进行相应的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
狂犬病传播低风险动物包括牛、羊、马、猪等家畜和兔、鼠等兔形目和啮齿目动物。所有哺乳动物以外的动物如龟、鱼、鸟类等可视为不传播狂犬病的无风险动物。被低风险、无风险动物致伤,虽然感染狂犬病的可能性基本没有,但须防范其他疾病的感染,例如动物致伤均属于破伤风高风险暴露。
动物致伤,如何应急处理?
疾控专家介绍,狂犬病感染和破伤风感染都有一定潜伏期,被动物致伤后,即使小伤也不可轻视大意。狂犬病和破伤风一旦发作,都属于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的严重疾病。同时,这两者都是完全可预防的,而预防关键就在于早期处理。例如被犬或猫咬伤、抓伤,第一时间清洗消毒、可有效降低伤口局部的病菌载量,降低伤口感染风险,同时及时就医处理,根据伤口情况和个人免疫史做好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及破伤风预防措施。
对于重伤口的处理,尤其是活动性出血的伤口,首先应先压迫止血,再赶往医院;轻伤口的处理原则是冲洗、冲洗、再冲洗,消毒或者直接去医院找专业医务人员进行规范处置。如果伤口不大,可以先在家用流动清水辅助肥皂水(或弱碱性清洁剂)清洗伤口15分钟。冲洗后用干净的布或者毛巾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覆盖伤口并尽快就医。
对于传播或感染狂犬病风险高的动物,致伤后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