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健康危险因素检出率
根据年龄阶段 侧重筛查不同危险因素
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健康危险因素的流行存在较大差异。年龄小于等于44岁人群,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是营养过剩引起的超重/肥胖、血脂异常、尿酸增高等,而血糖增高、血压升高的检出率较低。45至59岁人群除了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继续高居不下外,血压升高和血糖增高的检出率也开始升高,血压升高检出率由7.75%增加至22.12%,血糖增高检出率由4.91%增加至21.14%。而年龄大于等于60岁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位居首位。众所周知,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动脉血管病变,是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体现。年龄增长、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存在,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或加重。
●专家建议:
针对不同年龄段,结合现病史、个人史、既往史、家族史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项目,并根据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进行综合管理,使年轻人避免营养过剩,使中年人慢性疾病得以早期干预,使老年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降低。
检查手段多样化
实现肺癌早发现早诊断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全球及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在对肺部重要异常结果进行健康管理中,我们发现不同检查手段的重要异常检出率存在较大差异。低剂量螺旋CT(LDCT)检查重要异常结果检出率为1.75%,X线检查重要异常结果检出率为0.16%。由于技术原理的差异,LDCT比X线检查能更早发现肺部早期病变,从而实现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与早治疗。
●专家建议:
研究发现,采用LDCT筛查能够发现早期肺癌患者,从而使男性肺癌死亡率降低24%;女性肺癌死亡率降低33%。相关指南建议,针对高风险人群推荐使用LDCT筛查肺癌,不宜采用胸部X线检查。
因此需采用恰当的筛查手段,对肺部进行定期检查,从而早期发现肺部异常,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