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人员正操控无人机在白鹭洲公园升空,全面掌握园区情况。 (杨劲坚 摄)
女“飞手”在工地区域操作无人机升空巡查。 (记者 林铭鸿 摄)
无人机拍下的图像实时传回市智慧城管平台后台。(市执法局 供图)
台海网9月2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起飞、盘旋、巡查、取证,“空中城管”正式“上岗”啦!
近日,市执法局新增5名“执法新兵”——它们迅速升空有“千里眼”,让藏身在角落的违建无处遁形;它们高效覆盖应用广,最大限度解放人力,提升执法人员工作效率;它们高空“喊话”当巡查兵,创新形式,在高空纠正违法行为……
连日来,“空中城管”陆续在工地、市属公园、商圈街头亮相,与现有的执法力量形成合力,为我市城市管理精细化插上科技翅膀。同时,“空中城管”也为厦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打造全国文明城市标杆助力。
【镜头1】
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
无人机联手智慧城管平台
消除工地执法盲区
现场
“看!什么在天上飞?”8月25日上午,在湖滨南路某工地内,一台大疆御2双光无人机刚升空,就有路过的市民停下脚步、抬头望向空中——这是市执法局“空中城管”的首次亮相。
操控无人机升空的女“飞手”孙钦琳目不转睛地盯着手中的屏幕,随着无人机越飞越高,工地的每个角落都清晰地展现在屏幕上。“盘旋、升高、巡查。”孙钦琳一边默念着,一边按下拍摄键,瞬间拍照取证。“别看它身材小,作用可大着呢。”孙钦琳告诉记者,在非限制区域,这台无人机最高可飞500米,最大视线可覆盖直径8000米的范围,一块电池就有30多分钟的续航能力。
无人机升空后,通过“千里眼”扫视,很快就发现工地周围喷淋装置未开,执法人员迅速请工地负责人前来处理。
“以前巡查工地,只能靠‘脚’。走一圈下来,大半天时间就过去了。现在有了无人机,半小时就能完成巡查,并且比人力巡查看得更全面、仔细。”市执法局二大队大队长傅文顺称,无人机拍下的图像会实时传回市智慧城管平台后台,便于指挥人员做进一步精细调度。
亮点
为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市执法局将高科技的无人机和智慧城管平台结合,运用在日常的执法工作中。上个月,10名执法队员经过选拔、参加培训,获得无人机驾驶执照,成为市执法局首批“飞手”。
“无人机不仅可以消除执法盲区,还提高了我们的执法水平。”傅文顺告诉记者,在建工地环境复杂,许多“死角”队员无法抵达,而利用无人机巡查,就可以清晰看见工地全貌,知道基坑及边角地带尘土裸露处是否覆盖、喷淋设施是否开启、进出车辆是否经过冲洗、物料堆放是否整齐等。发现问题后,还可直接取证、现场处罚,避免执法过程中因证据不足出现的扯皮现象。“首次试飞很成功,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总结经验,加强无人机的实战应用,提升建筑工地管理与执法水平。”傅文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