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8月16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小管、竹蛏、青蟹……眼下正是海鲜肥美的季节,海鲜餐厅也成为很多来厦游客的打卡地。海鲜餐厅的餐饮是否卫生?后厨操作规不规范?食品安全状况如何?本月的“月月十五查餐厅”行动,将目光投向了厦门特色海鲜餐厅。市食安办以“食安厦门”微信公众号征集到的留言为参考,最终将检查范围锁定在翔安区澳头社区的“海鲜一条街”,邀请市旅游协会成员、翔安区政协委员作为市民代表,和执法人员、媒体记者一起深入后厨,一探究竟。
翔安澳头村曾是闽南著名的古渡口,如今这里开了不少海鲜餐厅,每年夏季都会引来大批游客到此吃海鲜、观海景。昨日上午,检查人员一行采取“现场点单”的方式,由市民代表现场从“大众点评”热门餐厅排行榜上随机抽选了两家海鲜餐厅,突击检查餐厅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以及食材储存、餐具消毒保洁情况、厨房环境卫生情况等,并对部分水产品进行抽样快检。
地点1 舟一海鲜馆
“亮照经营”做到位活鲜处理应分区
执法人员、市民代表来到舟一海鲜馆,抽取检测海鲜样品。
位于澳头上施里46号的舟一海鲜馆,在2018年就取得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在收银台旁的“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上,商家规范做到了“亮照亮证”,后厨工作人员的健康证也都在有效期内。
进入点菜区,执法人员对海鲜池的价格标签进行了检查,池里的每个品种都附有标签,上面写着品名和单价。
“活鲜在加工处理过程中应该注意防止交叉污染。”市民代表、厦门市旅游协会副会长汪沂增在查看后厨粗加工区时建议,最好专设一个海鲜池,处理完后,水池应及时洗干净,最好能消毒处理。
在后厨放置餐具的柜子里,执法人员抽查了餐盘的清洗消毒情况,发现部分清洗过的餐具上还有水渍,“不等沥干就直接把餐具摞在一起存放,在潮湿环境中微生物容易繁殖。”汪沂增表示。
从现场检查情况看,这家餐厅后厨环境卫生、食品加工制作贮存基本符合要求。存放生、熟食的冰箱里,半成品食材或装在透明收纳盒里,被整齐地摞在一起,或者用覆盖保鲜膜的碗碟盛放,且容器上都贴有品名和使用期限标签;后厨流理台上,盛放配料、调料的容器也都覆盖有保鲜膜,并贴有“天天更新”的提示标签。
检查中,执法人员向经营者强调严格执行食材进货查验、索票索证等制度,不采购、贮存、销售无溯源凭证、来源不明、过期变质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并督促其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加大清洗消毒频次和力度,特别是厨房内各专间专区的刀具、案板和抹布,既要做到生熟分开,也要及时清洗消毒。
食品安全快检人员也在该店现场采集了花蛤、竹蛏样品,针对兽药残留做了氯霉素含量快速检测,经检验均呈阴性,结果为合格。
地点2 大厝宅海鲜馆
体温监测不放松色标管理要跟上
执法人员、市民代表正在大厝宅海鲜馆后厨现场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