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3月12日讯 据厦门广电网报道 春耕时节,厦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组织生产,保障农产品供应。厦门市立足他们急需的诉求,出台八条惠农措施,从补助生产资料、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支持复工复产等方面,帮助他们恢复生产、渡过难关。
在天岩山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里,农民们正在往土里浇水准备播种长豆。作为厦门的种植大户,每天都有近8000斤的水叶菜和8000斤的果菜从这个基地运出。负责人介绍,在相关单位的配合下,合作社积极将员工从疫情防控的“硬隔离”引导至田间地头“科学防控”上,保证疫情防控期间种植不断档。从春耕开始到现在,他们已经种下了超过20种的应季蔬菜。
天岩山农场主 林晓晴:现在在地里面定植下去的水叶蔬菜有27到28亩,根茎类的比如青瓜、西红柿、板栗南瓜、四季豆、长豆都已经定植好了,没有落下我们春耕的季节。今年在生产方面,我们可能会扩大三分之一的规模。
如今,在厦门的农田里,新一年的春耕进行曲已经奏响。在鑫美园合作社,工人正抓紧翻土、除杂草,种植地瓜叶。据介绍,厦门市安排了2月到5月8000亩蔬菜生产的任务,不仅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也可以保障市民菜篮子稳定。鑫美园合作社就计划种植30亩水叶菜。让合作社没想到的是,按照新出台的惠农政策,不仅每亩可以得到500元购买有机肥的财政资金补助,相关部门还直接安排夏商等超市对接,解决了蔬菜的销路问题。如今,他们的员工都已经复工,大棚内的辣椒也已经挂满枝头,合作社准备搭建起网络渠道,拓宽销售渠道。
鑫美园果蔬合作社 唐洪玲:我们之前的产销主要以农批对接为主,最近也在开发网上微信商城。假如最近快递(网上销售)比较多,(快递费用)补助也会给我们。
据介绍,厦门市共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05家、家庭农场463家以及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它们是厦门市稳产保供、农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此次厦门市立足经营遇到困难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急需的诉求,出台“惠农八条”,涵盖了补助运营租金、补助生产资料、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助、加大物流费用补助力度、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免除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费用、维护农资市场稳定、支持复工复产等八个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因疫情影响导致成本提高、资金短缺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