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侨胞等社会各界爱心力量为厦门赠送疫情防控物资。
台海网3月2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全民防疫,共守家园,2020年的春天注定是根植于记忆的不凡时刻。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厦门人以爱心为旗帜,守望相助,志愿支援抗疫,奉献不求回报,为凝重的战疫带来一丝暖心的色彩。这股爱心力量,来自于厦门的文明积累,来自于“爱心厦门”建设的广泛动员。
自“爱心厦门”建设动员大会召开以来,一步一个脚印,厦门将弘扬善行大爱、培育公民美德作为全市中心工作,集各区各部门之力推动。厦门制定工作纲要,设立“爱心办”与市委文明办合署办公,负责督促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指导工作,分阶段分重点推进“爱心厦门”五大行动和四大机制。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市爱心办加强统筹指导,部署“爱心厦门”助力“战疫”五项行动,进一步汇聚爱心力量,助力疫情防控,守护全体市民的幸福生活。
【爱心助残】
为残疾人创造包容环境
生活在厦门的残疾人幸福指数很高。最近,疫情打乱了市民生活,残疾人也受到影响,幸好许多帮助措施及时出现:市残联正在制定措施,对残疾人创办的盲人按摩店、个体工商户、企业(含民非)等有实际租赁的,给予租金、场所消毒、防护用品等方面补贴;心欣幼儿园的老师们为特殊孩子设计了居家锻炼小游戏,指导家长开展家庭康复活动;爱心人士谢启明拄着拐杖来回奔波,帮助残疾人到夏商门店领取口罩并送货上门。
扶残助残的氛围,随着“爱心厦门”建设不断浓厚。市残联正在推进思明区厦港街道、中山路和湖里区万达广场的4处“爱心屋”建设;同安区新建的4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中已有3家在装修,很快,许多残疾人将借此实现辅助性就业。市卫健委、市体育局、市文旅局、各区人民政府等21家相关单位已根据责任分工制定了“爱心助残”首批无障碍改造项目清单,着手进行整改;厦门市公交集团投放的5辆配有无障碍设施的公交车已在5条线路上正常运行,今后残疾人的出行将更方便。透过这些行动,全市上下积极为残疾人创造更加包容的社会环境。
【爱心敬老】
新的惠老项目不断推出
社区干部上门关爱老人,教他正确佩戴口罩。
今年1月,网友在街头拍下的一幕曾温暖无数人的心:当时已近晚高峰,一名行动不便的老人扶着助行器,艰难地走在莲花北路的机动车道上。“人行道上路不平,老人推着助行器不方便,但走在车流中也太危险了。”嘉莲交警中队的2名执勤人员发现后,立刻上前护送。不到1公里的路程,他们耐心陪老人走了40分钟,直到他安全到家。
这只是“爱心敬老”在厦门蔚然成风的一个剪影。今年春节前夕,市老龄委联合市老年基金会、海西晨报社为116名困难老人实现微心愿,各涉老单位纷纷开展慰问困难老年人活动,爱心持续涌动。随着“爱心厦门”建设进一步提出在全社会营造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的社会环境,我市在落实好基本养老保障、基本医疗保障、高龄津贴、老年免费乘车优待等政策时,不断推动新的惠老项目落地。
去年以来,市、区卫健委在思明区南华社区、内厝社区,湖里区金尚社区等启动了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为老年人特别是失独、病残、空巢等重点人群提供心理服务,通过个案咨询、举办讲座等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市民政局拟定了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建设项目,经调研已初选52个居家养老服务站、2个信息化设施设备项目和12个爱心敬老餐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