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注意到,一旁封装好的毛巾就直接放在了水泥地面上。另一侧,一大摞毛巾被堆放在桌子上,看样子这些毛巾也已经完成了清洗消毒,两名工作人员正在折叠毛巾,他们没有佩戴手套和口罩,而叠好的毛巾也没有独立包装,而是集中放在配有塑料袋的塑料箱里。
艾雅林洗涤服务部工作人员:您这是洗好的毛巾,把它包起来,是要送去哪里?这我不知道。
随后,记者找到了这家洗涤公司的负责人林先生,他告诉记者,送来的毛巾都会经过清洗和高温烘干。烘干时,温度达到100℃左右,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绝大多数致病菌都会被消灭。
艾雅林洗涤服务部负责人 林先生:我看到(工人)洗好了的,然后包装好了,就直接放在地上,放在地上没关系?对。这些员工整理洗完了的毛巾也没有带口罩、手套?因为,你也知道我们只供美发店,美发店只擦头发,我们只做到把传染病源给隔离掉。员工有健康证吗?没有。
那么,像这样的环境,能够保证毛巾的卫生安全吗?这样的洗涤公司相关部门又是如何监管的呢?记者随后拨打了辖区禾山市场监管所的电话,半个小时后,市场监管人员来到现场,检查了这家洗涤公司的营业执照。
禾山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我们就是主要负责商事主体登记资格的审查,刚刚检查的时候,他在2012年已经办理的营业执照,他的经营范围也包括洗涤业务这一块,刚刚我们看到,他的商事主体的资格是符合我们的条件的。
执法人员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只负责对这类从事洗涤业务的企业进行登记资格的审查,至于产品的卫生是否达标,不属于他们的职责范围。记者也联系了市卫生计生监督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卫生监督机构主要对公共场所,包括毛巾、水杯等公用物品的卫生安全进行监督,但是,这类毛巾洗涤公司不属于公共场所,也不在他们的监管范围之内。采访中,艾雅林洗涤公司的负责人林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厦门提供消毒毛巾服务的企业有二十多家,据他了解,他们家的卫生条件还算是比较规范的。
【新闻深一度:公共场所消毒毛巾监管不能留下“盲区”】
观点多角度、新闻深一度。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仅美容美发店就有3000多家,每天使用的消毒毛巾数量庞大。可是从记者的调查采访来看,虽然市场监管和卫生监督都有明确的监管职责,但是毛巾洗涤企业的卫生安全却出现了监管盲区。清洗消毒环节没有监管,只靠企业的自觉自律。毛巾的卫生安全让人担心,监管缺失更让人忧心。面对每天这么大使用量的毛巾,监管的这处空白必须尽快补上,这是对消费者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