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清明,扫墓祭祖的市民越来越多。
▲签名免费领取鲜花。
▲生态花坛葬区域。
台海网3月31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清明节将至,昨日我市迎来了第一个祭扫高峰。根据民政部门的数据统计,薛岭、中华、安乐、文圃、龙寿五个陵墓园和岛外四个区殡仪服务站,祭扫人数约89796人次(不含村居骨灰室)。
统一收集、集中焚烧、降温沉淀、赠送鲜花……记者走访发现,陵园推出多个举措,减少纸灰乱飞的现象。本报也在此倡议市民文明祭扫,可采用鲜花祭扫、祈福寄语、家庭追思等绿色低碳的祭祀方式寄托哀思,尽量减少焚烧抛撒冥币纸钱等。
上午8点迎高峰时段
10分钟3800多人入园
昨日上午九点多,记者在薛岭山陵园看到,园内已经聚集了大量前来祭扫的市民。市殡仪服务中心副总经理吴小佩介绍,昨日清晨六点左右,便有市民陆续入园。上午八点至八点十分,短短10分钟便有3800多人入园祭扫。
记者了解到,今年薛岭山陵园内部停车场不对外开放,建议市民尽量搭乘公共交通。
收集纸钱统一燃烧
既省时又减少纸灰
记者注意到,今年薛岭山陵园内看不到纸灰乱飞的现象。即便在墓地区,也难看到就地焚烧纸钱导致扬灰的现象,整个园区的环境干净了很多。
据了解,市民在纸钱上做好记号后(如写上逝者姓名),由陵园工作人员统一收集,之后分别放进园内的四台环保焚烧炉集中燃烧,燃烧后的纸灰会通过降温塔进入焚烧炉下方的水池沉淀。这样做不仅减少纸灰乱飞的现象,还有一个好处是节约了市民焚烧纸钱的时间,减少人员滞留。
在入园处,有一个由帐篷搭起的便民服务站,工作人员准备了2000多株鲜花。市民只需在文明祭扫倡议书上签字,即可免费领取一株。据了解,此举也是为了呼吁市民在祭扫期间减少纸钱的燃烧。
生态花坛葬区建成
将开发草坪葬项目
薛岭山陵园内的生态花坛葬区已经建设完成,这个区域有400多平方米,由花坛、绿化带、拱桥、水池等组成。吴小佩介绍,生态花坛葬区域不留碑、不留名,骨灰要进行二次处理,并装进可降解骨灰盒里,随着时间推移,骨灰会融入土中,变成植物的养分。目前,已经有市民咨询生态花坛葬的相关事宜。市殡仪服务中心下一步还将在此基础上,开发草坪葬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