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8月3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温航 梁静 陈巧思/文 叶允平/制图)厦门市体育局昨日召开新闻通气会正式对外发布:厦门14所学校从今日起向社会免费开放室外体育场地设施,这也意味着厦门市民健身活动场所今后又将多了一种新选择。
据厦门市的统一部署,首批14所试点学校的室外体育场地设施将于今晚开始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持厦门有效户籍管理证件的市民(厦门市户籍人口及持有厦门市居住证的常住人口)可先通过“i厦门”官网进行个人信息注册认证后,再凭借“厦门i健身”中“我的二维码”或刷身份证进入学校。
有哪些学校开放?
首批14所试点校 涵盖六个区及市属校
据导报记者了解,首批无偿向社会开放室外体育场地设施的一共有14所试点学校,分别是双十中学初中部、厦门五中、演武二小、云顶学校、东渡小学、金尚小学、集美小学、曾营小学、天心岛小学、双十中学海沧附校、同安第二实验小学、育才中学、和风小学以及大嶝中学。
据透露,上述14所首批试点学校的分布是按照厦门市属学校和每个区各2所学校的原则确定,确保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的成果能够惠及各区居民。
在这些试点校开放的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兼顾学校的教学活动安排和居民健身需求,各所学校采取了灵活性和规范性相结合的做法。
比如,一些学校利用周末及节假日学生放假的时机,特意排出了半天或全天的开放时间,以满足周边群众的健身需求。据介绍,原则上规定各学校工作日开放时间每天不少于2.5个小时,双休日、节假日每天不少于6个小时(有特殊情况的学校除外),具体开放时间可由各试点学校灵活确定。
市民如何进校锻炼?
三种方式可选择
在上述首批试点校开放期间,持有厦门市有效户籍管理证件,包括厦门市户籍人口及持有厦门市居住证的常住人口都可以进入学校开放体育场地。
市民进出学校体育场地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刷身份证;
其次是在“厦门i健身”中“我的二维码”扫码认证进场;
持有厦门市民卡的市民可通过APP扫码认证进场。需要注意的是,市民需确保账号与使用人为同一人,不可转借,否则将无法通过审核,无法进出场。
首次体验需登记认证
首次体验学校体育设施开放服务的厦门市民,需要完成以下事宜:
1、搜索并登录“厦门体育”微信公众号,在“厦门体育”微信公众号中点击“设施开放”-“学校开放”后,在“厦门i健身”的个人中心绑定个人的i厦门账号(若没有i厦门账号,需到i厦门官网进行注册,通过中级实名认证)。
2、绑定成功后,上传个人正面近照,等待公安部门身份审核确认(约需10分钟左右)。审核期间,市民可以浏览“厦门i健身”其他咨询或使用方法等,等待审核通过。
3、审核通过后,市民购买保险,保险购买成功后,等待保险生效,生效时间为成功购买时间的下个整点(例如:9:05分或9:59分购买成功,都是在10点生效),保险生效后,会收到保险生效通知。
4、保险生效后市民可持“厦门i健身”中的“我的二维码”或个人身份证到学校保安处核验入场,出场也需出示“厦门i健身”中的“我的二维码”或刷个人身份证出场。此外,绑定账号、上传头像、购买保险只用于首次体验该服务的市民。若保险到期,市民只需重新购买保险,待生效后即可继续进入开放的学校体育场地。
健身安全如何保障?
市民进校需购强制险
为保障厦门市民进校的健身安全,官方要求12岁以下未成年人和需要监护的对象应在监护人照看下进场开展体育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厦门市民在办理个人出入校园登记注册时需自行购买个人健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险方案分为基础型和升级型两种,只可二者选一。其中,基础型每份保障为死亡残疾最高赔偿限额11万/人;医疗费用限额1万元/人;保费10元/人/年,每人最多可购买5份。升级型每份保障为死亡残疾最高赔偿限额21万/人;医疗费用限额2万元/人;住院津贴50元/天,累计最高赔偿9000元/人;保费20元/人/年,每人最多可购买3份,投保年龄为6个月-80周岁。
此外,为保障校园开放工作的安全有序,校园内明确不允许开展宗教和封建迷信活动以及噪音较大活动和危险运动等,同时不允许携带宠物、管制刀具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安全和校园形象等物品进入校园,不允许机动、电动或非机动车辆进入学校。对违反管理规定且情节严重的人员,将列入黑名单,取消其进入厦门市相关开放学校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