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档案
姓名:李玲金
毕业学校:厦门市实验中学
分数:489分(理科)
录取院校:江西农业大学
学费:预计7000元/年
台海网8月1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文 常海军/图)爸妈工作很辛苦,上了大学,我想自己勤工俭学,给家里减轻负担。
集美,后溪,新村,一个简陋的出租房。李玲金一家四口已经在这里租住了许多年。
再过半个月,这个18岁的姑娘就要离开这里,独自踏上求学的路。爸爸妈妈说,就算再苦再难,也一定要供两个孩子上学,“希望她们将来能有好工作,不要像我们这么辛苦”。
爸妈干普工,期待多加班赚钱
玲金是龙岩武平人。不过,在她出生前,父亲李赵先就已经来到厦门,所以,她和妹妹实际上都是生在厦门,长在厦门。
1993年,李赵先就和堂哥一起,从老家出来,来到厦门打工。“我没上过什么学,没有文化,也没有技能,在老家也没什么谋生的途径,所以就出来了。我和堂哥是村里最早出来打工的人,到现在20多年啦!”李赵先说。
因为没有技术,李赵先一直都在工厂里做普工。后来,娶妻生子,妻子也进了工厂打工。夫妻俩勤勤恳恳,养育着两个女儿。
做普工,很辛苦。厂子里订单多的时候,一天要工作10多个小时,早上7点半出门,要到大半夜才能回家。
但李赵先和妻子都盼着加班。“加班多才有钱赚啊!这段时间订单少,我们一天就上8小时班,只能拿1750元的底薪。订单多的时候,虽然干得辛苦,但一个月能赚三四千元,这样才够一家人开销啊。”妈妈笑着说。
生活很苦,但全家人都很乐观
走进玲金的家,进门就是爸妈的卧室。床的旁边,摆了一张折叠小木桌,一家人吃饭在这里,招待客人也在这里。这一间小屋子,承担了卧室、客厅、餐厅的全部功能。
玲金和妹妹住在隔壁的屋子,除了床,还堆了不少杂物。地方不大,姐妹俩的房间也只好承担起储藏间的功能。
还有一个小小的空间,被隔成厨房和卫生间。一家人的衣服,只能晾在窗台上。
这样一套房子,每个月的租金加水电,大约花费700元。“大的房子我们租不起呀,太贵了!这样子就很好了,关键是一家人在一起。”妈妈笑着说。
尽管生活艰辛,但全家人都很乐观。爸爸说:“我们从小都是过着苦日子长大的,那时候一年才做一件衣服,骨子里是吃苦耐劳的。对我们来说,去工厂里打工,总比像父母那样一辈种地要强。”
妈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对生活没有太高要求,一家人平平安安最重要。”
玲金和妹妹也并不觉得苦。玲金说,生活中需要的东西,家里都有了,就是觉得爸爸妈妈工作太辛苦。
初中开始,她就给妹妹做饭吃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小学起,玲金就会做家务了。
妹妹比她小五岁,刚开始,总要玲金照顾。爸妈工作忙的时候,顾不上回家做饭,从初中开始,玲金就学着自己做。
刚开始,不会做菜,她就买来一箱面,天天煮面吃。尽管很单调,姐妹俩却吃得很开心。
爸妈在工厂也吃得很简单,常常是买个馒头就把一顿饭打发了。“在吃饭这件事上,我们都不追求大鱼大肉,能吃饱就行!”妈妈说。
后来,长大了一些,姐妹俩能干的事越来越多。这次放暑假,妈妈很开心,因为家务活都被姐妹俩包了。
每天早上7点,玲金和妹妹就起床了,吃过早饭,妈妈出门上班,她们就负责收拾、洗碗、拖地。“这两个月,我都没有拖过一次地!”看着两个懂事的女儿,妈妈很欣慰。
暑假打工,她要自己赚生活费
但生活的重担还是压在这一家人身上。
玲金考上了大学,家里人很开心,但面对每年大约7000元的学费,全家人都很犯愁。
刚一放假,玲金就和同学一起到工厂里打工了。她去了软件园三期的一家工厂做手工,每天工作8小时,负责穿袋子、当客服,两个月下来,算一算能赚2000多元。
这是玲金人生赚到的第一桶金。她说,准备用这笔钱补贴学费,减轻父母的负担。“我没有出过远门,最远只回过武平老家,动车都没有坐过。所以,我也不知道上了大学生活上要花多少钱,尽量节省吧。”
玲金计划着,如果学业不是特别紧张,开学以后,她还想参加学校的勤工俭学,给家里减轻一些负担。
面对两个上学的孩子,李赵先和妻子咬咬牙关,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把孩子培养出来,借钱贷款也要让她们读书。“我们都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所以赚钱特别辛苦。将来,她们都好好读书,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我不要求她们大富大贵,只希望她们不要像我们这么辛苦。”李赵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