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4月13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想要自家宝宝吃原装进口奶粉,穿实惠又好看的衣服,玩好玩又安全的玩具……为了宝宝,妈妈们总是不吝于花钱。而且每个宝宝基本上都有4-6位有购买能力的亲人。随着“二孩”政策的施行,厦门的母婴用品店像雨后春笋般冒出,这两年,面对线上“气势汹汹”的电商“侵袭”,线下实体店面临着新突围战。 文/记者 张海军 图/陈立新
【市场现状】
80后90后的新妈妈 习惯在网上为宝宝花钱
爱婴室、爱虾米、可爱母亲、阳光宝贝……这些年,厦门的母婴店开了不少。甚至有的社区周边,母婴店多达六七家。同时,母婴店越做越大,门类越来越细,配套也越来越多,像游泳池、摇摇车等,几乎成为大小母婴店的基本配备。
虽然店开得越来越多,但是不少80后、90后的新妈妈还是习惯在网上为宝宝花钱。
住家周边的街道上有着五六家母婴用品店和两家超市,市民林女士却很少在这些店里消费,只有在等不及网购送货时,才会去实体店购买。林女士观察过这些门店,发现店里的货品既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有的牌子听都没听过,她怕不是正品,不敢购买。宝宝的纸尿裤、奶粉等,她都是在天猫、京东上的官方直营店买,感觉更放心。
市民张女士喜欢为宝宝囤货。去年,她生了一对双胞胎,纸尿裤、奶粉、纸巾的用量很大。去年“双十一”期间,网上婴儿用品折扣大,她一下子买了四五个月的消耗品;到了“双十二”,她又出手囤货。“买的实在太多了,家里都没地方搁了,只好放到单位的仓库里。”张女士说。
厦门母婴门店“大宝蕉”的店主翁先生说,目前,母婴门店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再加上电商、微商等销售渠道冲击,市场竞争非常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