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手巧,做顶帽子不到20分钟。
-欢乐祖孙情。
台海网3月8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大嶝居民蔡金枝有一双巧手:一条普普通通的毛巾,在她的手中,只用针线不用剪刀,翻翻折折、穿针引线之下,20分钟就变成了一顶又漂亮又可爱的帽子。
蔡金枝今年74岁了,20多岁的时候,她自创了这门绝活,她做的帽子从儿女辈戴到孙子辈,如今已经戴在了重孙辈的头上。更难得的是,她做的帽子只送不卖,周边的很多孩子都戴过她做的帽子。
反复折叠+缝缝合合 20分钟毛巾变帽子
蔡金枝老人家住翔安区大嶝街道蟳窟社区,做过多少顶帽子她自己也记不清了,做帽子对她来说轻车熟路。
近日,记者在她家里见证了她做帽子的全过程:她戴上一副褐色的老花镜,先给针穿上一根黄色的细线,接着拿起一条普通毛巾,按照上面的条状纹路,折出一道高2厘米左右的“隆起线”,然后将“隆起线”按S形反复折叠,最后用针线穿在一起按紧。“做一顶帽子,这样的‘隆起线’一般穿三条就可以了。”她说。
穿完三条“隆起线”,依稀能看到褶花的纹路了。这时候,她把毛巾的两头对齐,小心地缝合在一起,缝到一半时,她停了下来,打开没缝合的一半向里对折,再依次缝合。这个时候的毛巾挤成一团,还看不出帽子的形状。她将毛巾从内向外一翻,灵巧的手指在毛巾里顶一顶,一顶漂亮的帽子像变戏法一样出现在眼前:帽子主体由三道毛巾折出的褶花组成,帽顶有两个竖立的“小耳朵”,帽沿就是毛巾的长边。
从穿针开始到帽子完成,整个过程还不到20分钟。
老人说,做这种毛巾帽,最好挑有条纹和色彩的毛巾,这样褶花的层次感就很强,“花纹太杂就不好看了”。按照当地的习俗,她又在帽上缝了一些花草或者珍珠之类的装饰物,有驱邪祈福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