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月8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筼筜湖周边排洪沟发臭这一老大难问题有望得到改善。昨日,记者从筼筜湖管理中心了解到,12号(后埭溪路旁)和18号(湖明路旁)排洪沟正在进行黑臭水体水质改善工程项目,预计在本月底基本完工。工程将对两条排洪沟的淤泥进行清理,并加强水体的交换能力,还要安装除臭设备。
据了解,去年,我市就已对这两条排洪沟进行了清淤,本次主要是对沟底和缝隙的残留淤泥进行进一步清理。记者在18号排洪沟看到,工人在清淤的同时,还对沟底进行硬化处理,并铺上水泥。筼筜湖管理中心规划建设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硬化平整处理后,可避免淤泥在缝隙囤积发臭。此外,沿沟的驳岸也一并进行了修复。
本次工程还对18号排洪沟的橡胶坝进行了更新,并提升了进水管的过水量以及抽水泵的能力,让水质更新更快。此外,橡胶坝提升了蓄水能力。这意味着排洪沟里的水位可以调节到比以前更高的程度,在夏天作用明显,因为水面越高,淤泥暴露受到阳光照射的机会就越小。
清理淤泥,搞活水体,这是抑制湖水发臭的前置工作。据介绍,本次工程在12号、18号排洪沟都加装了光解除臭设备。设备的原理是,通过鼓风机将臭气收集起来,然后对有机物进行消杀,并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让臭气消除味道再排放出去。这一过程,有点类似紫外线消毒。
据了解,这样的光解除臭方式还是第一次在筼筜湖排洪沟中运用,具体效果如何还有待在安装后测试、观察。
台海网1月9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连日大雨,对于筼筜湖的鱼儿来说,可能是一场生存考验。 “湖水的含氧量确实会受到影响,但具体数据还未检测。”筼筜湖管理中心的负责人魏主任告诉记者,降雨量以及海水倒灌量,都会影响湖水的含氧量和盐度数值,进而影响筼筜湖内鱼类的生存,不过这两天虽然连续降雨,暂时还没有太明显的变化,“相对来说,冬天的影响也会比夏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