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4月24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作为垃圾分类示范点之一的滨海街道演武社区厦大北村,总共只有72户。业主大多为退休教授、引进人才等,在小区试点垃圾分类时,他们不仅成了志愿者,引导邻居正确垃圾分类,也给社区出了不少点子,使得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推行得更加顺畅。在这些业主的建议和推动下,该小区目前正准备设立“生态驿站”和推行厨余垃圾专用收集器,将资源最大化利用。
推行不到两周时间,居民参与度非常高
厦大北村小区有13梯,每梯一楼的门口都摆放着分类垃圾桶,一旁的垃圾分类说明牌上,有果皮、牛奶盒等分类物品的图案标识。这是小区里的退休教授们一起提的建议,在说明牌上印上分类垃圾的图案,不仅直观,连小朋友也能认识。为了照顾老年人,说明牌上的字体都特别加大了。演武社区党总支书记张丹晖说,这个小区住的多数是引进人才和厦大教师,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而且大多有在国外生活过的经历,有垃圾分类的基础。刚开始试点时,就开始征求退休教授们的意见了,他们提的建议都很具参考性和可行性。“这个小区的垃圾分类虽然推行不到两周时间,但居民们都很支持,参与度很高。”张丹晖说,有些业主担心分类后的垃圾到了源头又混在一起,他们就邀请居民现场观摩垃圾清运工作。“我们这个小区邻里都认识,通过我们来宣传,更有说服力。”居民苏玉华平时都会把可回收的垃圾收集起来,定期叫人上门回收。只要有空,她都会在垃圾投放点讲解并引导居民垃圾分类。
厨余垃圾专用收集器,真正实现干湿分离
在入户宣传时,社区工作人员也到小区门口的店铺去讲解垃圾分类。如今,沿街的店家也会自觉将垃圾分类好,再投放至小区里的分类垃圾桶里。小区门口的水果店老板说,以前他们的果皮虽然也会收集起来,但最终还是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现在有了专门的厨余垃圾桶,就能更好地实现垃圾分类了。记者看到,小区里有一台厨余垃圾专用收集器,用于分离厨余垃圾当中的固体和液体。滨海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邑新介绍,这种收集器在很多大型餐厅用得比较多,能将厨余垃圾制成泔油和酵素。在小区内引进收集器,也希望能够最大化地进行资源利用。据悉,该小区将打造一个“生态驿站”,收集居民的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在“生态驿站”中,居民也可以亲自动手,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