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禾祥步行街的不可替代性
大概2010年前后,厦门人逛街、购物不再去禾祥商圈,而去天虹、巴黎春天等百货商场,坐电梯、逛专柜,从“扫街”变成了“扫柜”。尤其最近五年,逛街模式又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抛弃了百货,转而去中华城、万达、SM、磐基、JFC这些大型综合性SHOPPING MALL,吸引人们的是更齐全、更高端的国际品牌和丰富的体验式业态,不仅可以逛街、购物,还可以吃饭、逛超市、看电影、美甲、买书、看艺术展、看表演,甚至可以带孩子体验海洋球、电玩和VR电影,几乎不出一栋大楼,可以一站式满足吃喝玩乐购多重需求。一切越变越好,可是,对于老厦门人来讲,在寂静时刻,还是怀念禾祥西的转角店。
不知道“逛街”的概念是哪里来的,但感觉逛禾祥商圈的步行街真的是在逛“街”。拿禾祥西步行街来讲,全长约1800米,宽不到20米,尺度很亲人,过斑马线仅需几秒钟,舒适安全,不会像百米宽的大马路一样让人无所适从。——这是步行街才能给人的独特体验,从古至今。
但历史的车轮总是向前,任何商业模式都难成永恒,一定有更新迭代的过程。事实上,步行街是最古老的商业模式,中国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便是。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步行街——百货商场——综合SHOPPING MALL——特色SOPPING MALL 是一个更新换代的过程,这其中,有些商业模式能被完全取代,有些则可以被重新激活。
比如,SHOPPING MALL极可能完全取代百货,而不能完全取代步行街。因为SHOPPING MALL完全覆盖了百货商场的建筑形态和功能,却没有完全覆盖步行街的。从建筑形态、功能角度细谈,街头商业更适合将人作为主角,人的日常活动在街头上演,能够使城市从表象看来更有生机。还有非常重要的:人情味,由于小街道聚集了居民区,固定的客流、富有粘性的消费,更有利于塑造亲近的邻里关系,使商业充满情感温度。
这与巴黎的街道很相似,尺度很小,店铺活跃,人气旺盛,邻里和谐。街头可以实现很多商场所不及的功能,比如便利店、特色小吃店、药店等等,人们在街头上进行的、频繁的日常活动,如同城市表演。美国规划大师简·雅格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把小街区的繁荣比喻为“街头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