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10号,厦门举行了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比赛中两名选手在终点附近意外猝死。12月14日,组委会发布通报称,其中一名猝死的参赛选手是“替跑者”。事件曝光后引发了人们对于马拉松替跑和赛事安全的关注。马拉松猝死为何频发?“替跑作弊”为何越来越普遍?记者对此事进行了采访。
12月10号上午八点,2016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赛鸣枪开跑,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名跑友参加了比赛。
其中,一名选手林某某在距离终点4.5公里处倒地,心脏骤停、呼吸停止;而另一名选手吴某某也在到达终点后倒地,出现心跳停止、呼吸微弱、瞳孔放大等症状。现场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对他们展开了心肺复苏、电除颤等抢救措施,并迅速送往附近医院继续抢救,但依旧未能挽回两名跑友的生命。
比赛组委会随后发布公告,表示了对遇难选手的哀悼和对遇难选手家属的慰问,并表示将积极做好相关善后事宜。
一场“半马” 30人“作弊”
事件发生4天后,厦马组委会再次发布通报,调查结果显示,比赛中猝死的两名选手,有一名是替跑者,也就是使用了别人的号码布。而经组委会调查,此次半程马拉松比赛中,竟有超过30名的参赛者,都存在转让号码布等违规现象。
12月14日,厦马组委会发布通报表示,经调查有30名参赛者,违反了此次马拉松比赛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