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5月27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曾宇姗 通讯员 余进)厦门依海而生、因海而美,守护好约35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26公里海岸线,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5月26日上午,由厦门市政协资源环境和农业农村委员会、市生态环境局、市政集团联合主办的“呵护清洁海洋,共建美丽海湾——政协委员话环保”活动在市海上卫生环境管理站举行,展示了厦门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乘坐“海上环卫”机械清扫船,导报记者跟随队伍途经厦鼓、白城、演武等海域,近距离观摩海漂垃圾海上作业情况。据介绍,厦门市每年投入约4000万元,组建500余人的保洁队伍,并配备3个环卫码头、7艘机械化船只、3艘巡查快艇、43艘小型保洁船开展海漂垃圾海上作业工作。每年清理海漂垃圾约3000吨,顺利实现海上收集、陆上处置。在职责分工上,由市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牵头统筹,市政部门负责打捞收集、转运处置,各区政府建立常态化沙滩保洁及海漂垃圾清理的工作机制。
为做好海漂垃圾的收集、转运和处置,厦门组建了市级专业化海上保洁队伍,成立市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保洁范围覆盖厦鼓、五缘湾、马銮湾、东海域、同安湾、杏林湾等约180平方公里重点海域,每天根据海面垃圾分布情况派出相应船舶进行常态化巡回保洁。
通过综合治理,厦门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从2016年的56.7%逐年提高到2021年的87.3%,厦门也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在城区就能看见中华白海豚的城市。2020年省厅无人机航拍,厦门市海漂垃圾分布密度为福建省最低,2021年航拍分布密度同比又下降16%。海漂垃圾防治的“厦门模式”2018年在全国海洋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2020年厦门海漂垃圾治理机制入选国家发改委《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在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