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套组合拳
做足前期工作
让《办法》有效实施
去年12月9日,厦门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公布了《厦门经济特区养犬管理办法》修正案,为推动新修订的《办法》在全市范围内有效实施,进一步提高全市养犬执法工作水平,市执法局立即行动,做足前期工作,打出组合拳。
组合拳1:勤走访 多调研
“我们主动对接人大法制委、养犬主管机关市公安局、市农业农村局和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对法规中新调整的执法管理问题细化探讨。”市执法局相关负责人称,通过多次走访、对接,该局确定执法与管理、配套服务的衔接,明确开展联合执法的相关工作。
随后,市执法局逐个走访各区城管局和部分辖区城管中队,了解新规实施后在执法领域存在的困难,有针对性地收集问题、设置培训内容。“我们选取部分社区、小区进行走访交流,通过与社区工作者、物业公司、宠物医院以及养犬户代表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交流,就如何为村(居)养犬治理提供执法服务进行研讨,从‘末端执法’向‘靠前服务’进行创新性探索,为下一步指导社区、物业小区养犬自治提供思路借鉴。”市执法局三大队相关负责人说。
组合拳2:抓学习 重掌握
据悉,这次《办法》修订,在实施范围上从岛内两个区延展到岛外四个区,将全市各区养犬纳入法制管理的范畴。同时,在具体法条上,也从原有的三十八条增至四十条,并对原有条款做了34处修改,对执法队员开展执法工作提出新要求。
为此,市执法局养犬执法专班组织相关人员认真研读《办法》,通过与局政策法规处、驻队律师咨询、座谈等多种形式,展开学习讨论,切实掌握《办法》执法要求,组织执法人员通过模拟执法现场、预演执法流程、设置突发情况等办法,培训执法技能。
组合拳3:有创新 树榜样
《办法》中,赋予村(居)、小区业委会养犬治理职能。为此,市执法局在去年推行“依法文明养犬示范小区”自治模式的基础上,落实“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市执法局三大队对接湖里区禾缘社区,在国贸润园小区加强小区养犬治理,通过提供养犬便民服务设施、制订《文明养犬公约》,设置养犬服务驿站、建立“萌宠文明俱乐部”和“爱犬互动微信群”,聘请“文明养犬督导员”,召集养犬自律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小区养犬自治。
作为此次培训的现场参观地,国贸润园小区养犬治理运行模式,将执法与服务相结合,从服务基层“共管共治”入手,从源头上抓“管”“治”融合,减少违法违规养犬事件发生,助力镇(街)、村(居)提高养犬治理成效,为各区养犬管理提供参照借鉴。
组合拳4:早筹划 强配套
结合《办法》中明确“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要指导犬类收容所建立无主犬只领养制度”的法规设置,市执法局提前思考筹划,先后由局领导带队现场察看收容所建设,召开开放犬只领养研探会,拟制《厦门市犬只收容、领养、认领及领回办理规定》并提交主管机关市公安局审定,为推进犬只领养制度实施做相关准备。
同时,市执法局拟制《犬只认养条件认定》《领养协议承诺书》《犬只领养流程》《犬只领养回访制度》等配套规程,指导第三方服务单位做好软硬件配套的相关准备,有力度有温度讲方法,从多角度构建起文明养犬环境。
(本组文/记者 王玉婷 通讯员 柯火元 蒲怀泉 本组图/记者 张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