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我市千方百计谋利民之策、兴惠民之举,一批民生项目落地生效
去年我市民生保障成绩亮眼
教育
全市共建成48个中小学幼儿园项目、新增学位5万个;中小学校100%提供课后延时服务
兜底
将低保标准提高到850元/月,向5.5万名困难群众发放疫情生活补助
养老
全市新增养老床位1472张、老年人助餐点12处,完成541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医疗
市财政投入54亿元用于支持高水平健康之城建设;将城乡居民医保缴费补贴标准提高至740元/人·年
台海网1月7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5万个,推进100所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65所幼儿园智慧教育试点;新开工安置型商品房项目10个,新增租赁住房2万套,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1.9万套;建成2个镇(街)照料中心和9个农村幸福院,开展10个普惠托育服务试点,新增普惠型养老床位1472张……2021年,厦门的民生保障工作交出亮眼成绩单。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48个为民办实事项目责任明确,有序推进,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如同涓涓细流滋润民心。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过去这一年,我市紧扣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勤为民上下功夫、在求实效上做文章、在广覆盖中见成果,千方百计谋利民之策、兴惠民之举。
一项项民生实事,提升了百姓的生活品质,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
1月4日上午,迎着冬日暖阳,走进双十中学翔安校区初中部,映入眼帘的是美丽的教学楼和色彩缤纷的塑胶跑道。课间,孩子们在操场上做操,尽情享受快乐时光……去年9月,这所新建成的美丽校园迎来了第一批学生。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教育是重要一环。2021年,厦门市财政共投入54亿元,助力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全力保障学有所教。通过加强学校建设规划,实施补短扩容建设计划,全市共建成48个中小学幼儿园项目、新增学位5万个。同时,大力推动名校跨岛发展,输出办学经验。除了双十中学翔安校区初中部,厦门一中海沧校区、科技中学翔安校区、实验小学翔安校区、外国语学校集美校区和同安一中滨海校区高中部也已正式投入使用。
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家长负担……去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厦门教育部门持续推进“双减”政策落地,通过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和增加优质学位、优秀教师供给,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目前,我市各中小学全面实施课后延时服务,共有41.9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学校覆盖率达100%。不少学校还推行“全天候服务”,据统计,全市共有366所中小学校为28.7万名学生提供在校午餐午休服务,有条件的公办初中工作日晚上还开设了自习班,安排教师进行答疑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