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挑错专家组”成员在集美区某冷链企业现场调取视频监控,核查员工是否规范操作 颜之宏摄/本刊
➤抽调精干力量,以“不提前告知、不固定线路”的飞行检查方式,在关键环节“找茬挑错”
➤“在不同专业领域,专家组内部会有分工,既要依靠自己的专业技能找到问题,又要结合专业知识指导相关工作。”
➤专家组“挑错”打破部门壁垒限制,盯住要害部门,给冬季疫情防控工作上了一道双保险
台海网1月30日讯 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 “进口冻品和国产冻品怎么能在中转区混放?”“为什么查不到你的核酸检测记录?”“紫外线灯一直开着,灯管容易失效。”……在福建厦门的入境人员隔离酒店、冷链企业等疫情防控一线,一句句“灵魂拷问”让在场的工作人员猝不及防。发现问题的,是一个由来自卫健、疾控、市场监管、文旅等多部门专家组成的疫情防控“挑错专家组”。
从去年10月起,境外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防范应对境外输入病例和“带毒”进口冷冻食品对大型口岸城市提出一系列挑战。为应对挑战,厦门从多部门抽调精干力量,以“不提前告知、不固定线路”的飞行检查方式,每日在厦门的入境旅客闭环管理、冷链食品保存转运等环节“找茬挑错”,随时为厦门疫情防控一线“敲警钟”“添砖瓦”,确保疫情防控不留死角。
发现漏洞才能堵住漏洞
去年11月和今年1月,记者两次跟随“挑错专家组”,对厦门市相关冷链企业和入境人员集中隔离酒店等场所进行突击检查,全程记录检查情况。
“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们查询一下你的核酸检测情况。”去年11月18日上午9时,载有7名疫情防控“挑错专家”的面包车在未通知企业和辖区主管部门的情况下,直接开进了位于厦门市海沧区的一家冷链企业的厂区,并对厂区内驾驶员的核酸检测情况进行了抽查。
检查中,专家组发现该企业存在“员工未消杀进入清洁区”“工作服与普通衣物混置”“出库车辆未进行消毒作业”等问题。“挑错专家组”牵头人、厦门市卫健委党组成员林刚告诉记者,由于进口冷冻食品检出新冠病毒阳性的情况突出,因此专家组专门针对冷链企业落实“人物共防”措施制定了专项检查方案,并将被检查企业所存在的相关问题转交给辖区主管部门。
随后,专家组又来到用于入境旅客集中医学观察的某酒店飞行检查。由于当时现场没有入境旅客办理入住,专家组分两路检查入境旅客闭环管理措施——一路前往监控中心调取早先入境旅客入住时的监控录像,一路更换防护服后进入隔离人员楼层全流程排查防疫安全隐患。很快,专家组就发现了酒店防疫措施中的诸多问题。
厦门是当前国内第三大旅客入境口岸,每日入境旅客数量较多。在专家组每日的飞行检查中,不同酒店存在的问题均及时反馈给主管部门,以及时堵住旅客入住时的管理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