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0月16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位于甘肃省临夏县土桥镇的思明东西协作产业园里,工人们正在生产布鞋、手套等,而原料和销路都指向几千里外的厦门。
在宁夏闽宁镇,厦门产业帮扶项目之一的葡萄酒远近闻名,在今年9月下旬于厦门举行的“2020宁夏出口商品闽上行”活动中,包括葡萄酒在内的宁夏名优特外贸产品纷纷前来福建“走亲戚”“找婆家”。
在龙岩市武平县,在宁德市屏南县,在三明市清流县,在漳州市诏安县、云霄县……频频来“走亲戚”的厦门各区主官,非常熟络地跟当地干部和群众打着招呼,共商脱贫大计。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厦门市以推动产业扶贫为核心,以促进就业脱贫为目标,以助力扶贫扶志为重点,变单向帮扶为双向合作,用心用情助推帮扶地区实现全面脱贫。
明日是全国扶贫日,让我们伴随着“扶贫协奏曲”的旋律,一起去看看脱贫攻坚中的“厦门承诺”和“厦门力量”。
厦门临夏 常来常往“走亲戚”
自2010年6月国家确定厦门市对口帮扶临夏州以来,福建厦门和甘肃临夏这对“亲戚”已经“共舞”整整十个年头。
昨日,这对“亲戚”又携手谋大事。厦门市对口办、厦门市国资委联合举办了厦门市消费扶贫专柜启动仪式,首批在厦门多个场所投放100台消费扶贫专柜,后续还将投放200台扶贫专柜。扶贫专柜利用智能柜、无人售货机等新型零售方式,帮助销售扶贫产品。消费者只需扫码支付,就可以轻松购买手撕牛肉、果汁饮料等特色扶贫产品。
而这样的活动,只是十年走“亲戚”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牵手。十年来,厦门市区两级财政累计向临夏州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9.44亿元,仅去年和今年就投入11.47亿元,累计实施帮扶项目950个,涉及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产业发展、改善住房、饮水工程、基础设施等方面,极大地改变了临夏州贫困农村的面貌。
十年来,厦门坚持以“国企带动民企”推动产业扶贫。以厦门国贸为主体的6家国企组建厦临公司,大力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0个,累计带动1927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脱贫。
援临工作队先后帮扶引进57家厦门及东部周边企业落户临夏州,促进了服装鞋帽、文化旅游、农业种植等产业迅速发展。其中,厦门恒兴集团在临夏州永靖县投资30亿元的甘肃黄河丹霞文化旅游项目正在有力有序推进,建成后将成为临夏州文旅产业的龙头;厦门市政集团在临夏投资6.22亿元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将为临夏州的环境卫生和生态保护作出有力贡献。
以扶贫车间带动贫困人员就近就业。去年,厦门在临夏州累计援建扶贫车间达220家,让2万多名贫困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脱贫。同时,厦门帮助临夏州6500多名劳动力输转到厦门务工就业,拓宽了他们的收入渠道。
扶贫车间让贫困人口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以定向采购方式促进消费扶贫。去年厦门市向临夏州采购特色农产品,完成消费扶贫达1.2亿元,带动贫困人口约1.18万人增收。
而人才交流促进扶智扶志、政府与社会力量携手帮扶全覆盖、以创新举措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等特色扶贫路,更是架起了两地亲情般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