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受助学子发放助学金和“爱心包”
▲厦门市人大、市民宗局及南普陀寺慈善会的志愿者一起前往贫困学子家中走访
台海网7月3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李方芳/文 陆军航 柳瑞鸿/图 通讯员 林睿)7月29日,十几位高校学子在南普陀寺聚首,参加由厦门市人大机关文明办、厦门市民宗局、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共同发起的“爱心厦门·行舟百渡”慈善助学公募项目的启动。他们都是这些年在爱心助学项目的资助下顺利继续学业的贫困学子,孩子们在台上笑靥如花,充满感恩之情和蓬勃朝气。
经过多年的践行,南普陀寺慈善会至今共捐款5736万余元用于教育事业,累计帮扶12300余名困难学子,捐建资助中小学校120余所,托起一批又一批“雏鹰”的梦想。如今,随着“爱心厦门·行舟百渡”助学公募项目的正式启动,在传统的助学扶贫之外,南普陀寺慈善会已形成“物质帮扶+心灵帮扶”相结合的助学模式,让慈善助学变得更有温度,为社会持续传递光和热。
公开募捐100万元 今年资助150名学子
项目推介会上,来自厦门市人大、厦门市民宗局、南普陀寺慈善会、厦门市91个共建社区的嘉宾及慈善会员、志愿者代表、社会爱心人士等上百人共同见证了项目的启动。
导报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拟为贫困学子助学公开募捐金额100万元,为期三个月,助学费用仍有不足的金额由南普陀寺慈善会配比支出。2020年预计资助福建省少数民族地区和厦门市91个共建社区贫困生150人。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南普陀寺慈善会会长则悟大和尚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重视、对教育扶贫工作的系列指示,为南普陀寺慈善会深入开展慈善助学助教、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指明了方向。兴学助教、资助困难学子一直是中国慈善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佛教济世利民、无畏布施的慈悲善行。
“助学项目之所以叫做‘行舟百渡’,‘百’指代的是多,也就是汇聚社会的力量,而‘渡’是希望为贫困学子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将他们‘摆渡’到更靠近梦想的地方。”则悟大和尚说,南普陀寺慈善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助学助教作为慈善会的重点工作。如今助学公募项目正式启动,南普陀寺慈善会将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紧密协作,把资助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进一步唤起全社会的重教意识,形成爱心助学、捐资助教的良好氛围,把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传给更多人,使教育扶贫更加精准到位、慈善助学更有深度关怀,让更多贫困学子圆梦成才。
在活动现场,一首名为《行舟》的助学主题曲感动了在场的人们,“如果人生无常/我愿做你的大船/穿越命运的风浪……”,这首主题曲也点出了助学项目的初心。“慈善不是一个人或是一个组织做了很多事,而是很多人做了同一件事。”则悟大和尚说,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和志愿者加入,做莘莘学子求学路上的守护者和“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