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6月28日讯 据厦门网报道 6月26日是第32个国际禁毒日。厦门海关25日发布典型案例,介绍“5·31”走私氯胺酮案查获情况。该案被海关总署缉私局列为一级挂牌督办案件,是厦门海关建关以来破获的最大一起毒品走私案。
数据显示,十年来,厦门海关共计查获走私进出境的各种毒品和制毒物品3944.6千克。按国内吸毒人员日均吸毒量0.8克估算,可以减少约195万人每天的吸食毒品量,挽救境内外成千上万个家庭,以实际行动守卫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打击走私毒品,厦门海关积极落实海关总署关于“智慧缉私”的重大战略部署,着力建设专业化、信息化的缉私队伍,开通多个信息化平台,实行“专业化”分工,开展“网上缉私”,大幅提高案件经营和侦办工作效率。
以去年“5·31”走私氯胺酮案为例,该案从接获线索通报到成功收网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查证涉案毒品氯胺酮710公斤,抓获李某、周某等5名主要犯罪嫌疑人,一举打掉一个长期活跃在大陆和台湾地区之间的走私毒品团伙。案件经营、收网、破案、追逃等各项工作均创下厦门海关查办毒品走私案件的最速记录,是一起通过合成化、信息化作战快速、高效侦破走私毒品案的典型案例。
案件的经过是这样的:2018年5月23日,台湾执法部门从厦门港启运至台湾基隆港的货柜中查获夹藏于人造石板材内的氯胺酮710.257公斤。案发后,福建省公安厅禁毒总队向厦门海关通报了该案线索。
经查,厦门海关发现李某、周某等多人存在走私毒品的重大嫌疑,并于6月14日刑事立案侦办;6月底,在拱北海关缉私局、福建省公安厅禁毒总队和广东省中山市、珠海市等禁毒部门的支持配合下,该关出动17名警力在广东中山、珠海开展抓捕收网行动,抓获3名犯罪嫌疑人,现场缴获毒资20万人民币,扣押车辆1部;7月初,在广东珠海市禁毒部门和广西大化县公安局协助下,该关在广西省大化县一宾馆内抓获在逃嫌疑人周某;7月中旬,在长春海关的大力协助下,该关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一小区内抓获在逃嫌疑人李某。
原来,2018年5月,犯罪嫌疑人李某、周某组织其他犯罪嫌疑人将氯胺酮(俗称“K粉”)夹藏在“掏空”的石板材中从境内走私出口至台湾基隆港。其中,犯罪嫌疑人李某和周某组织、指挥整个走私活动,并多次召集上述人员共同商量走私毒品具体事宜及人员分工;犯罪嫌疑人吕某、高某负责在境内购买、加工石板材和接毒,并将氯胺酮夹藏至“掏空”的石板材中出口至台湾;犯罪嫌疑人郑某负责在台湾接毒并将夹藏有氯胺酮的石板材交给李某联系的台湾销货人;犯罪嫌疑人黄某多次参与李某组织的走私毒品预谋活动,驾车随高某、吕某等人到接毒、藏毒地点熟悉地形,出资参与购买氯胺酮走私至台湾。
目前,该案已移送厦门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