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作为中国首批四大经济特区之一,厦门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义无反顾担起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探索道路、引领先行的使命,承担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二三十项,革除沉疴,从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冲破藩篱,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创下一次次“厦门第一”,创造一个个“厦门样本”。
如今,全面深化改革的火热实践正在厦门经济特区持续推进,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奋进之势和磅礴力量。市委改革办联合厦门日报社,今日起推出厦门经济特区深化改革进行时专栏,本报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六区和11个领域的改革一线,采访改革实践者,观察改革攻坚处,报道改革进行时,聚焦全面深化改革中产生的经验做法、创新案例、典型事迹,总结展示厦门改革首创亮点和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提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决心,鼓舞全市干部群众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续写更多新时代的“春天的故事”。
厦港街道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调解一起纠纷。(记者 张江毅 摄)
台海网10月22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邻里有摩擦,厝边调解打造和谐家园;群众纠纷无小事,多元调处力量解民忧暖民心;涉法涉诉矛盾争议大,专业调解机构止争定纷……思明区坚持矛盾纠纷化解不留死角,让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思明区将民生福祉摆在首位的初心始终不变。近年来,思明区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探索形成“社区评理室-街道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区级专业调解机构”的多层级、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网络,有效推进矛盾纠纷全链条解决,让基层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终点站”,打造具有“近邻”特色的特区版“枫桥经验”,在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市中彰显思明作为、展现思明担当。
经验1
社区评理室:实现身边人调解身边事
隔壁民宅的住户往公共地带上扔垃圾,盘龙小区居民张阿姨把情况反映到社区评理室。华福社区党委书记吕雪玲和小区党员调解员谢丽玉第一时间联系房屋业主,耐心的调解沟通制止了住户的不文明行为,并现场设置防护网避免垃圾再掉落。一件居民的烦心事,就在家门口高效解决了。“接地气、有情怀、有温度,给我们带来幸福的质感。”张阿姨为厝边式调解点赞。
近年来,思明区创新探索推广社区评理室建设,全区98个社区实现全覆盖。1275名老党员、社会贤达等成为评理员,今年来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60次,化解率高达98.48%。嘉莲街道莲花北社区设置“茶桌评理”,通过泡茶评理、喝茶议事化干戈为玉帛;厦港街道的90名评理员活跃在矛盾化解一线,社区组织与居民群众“打成一片”……一组组数据、一个个典型,形象描摹出思明区深化改革,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的实践步伐。
不仅如此,思明区还积极依托评理室,发动社区党员、邻里力量搭建“万家和”纠纷调解平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是其生动写照。以华福社区为例,一支由70余名退休党员组成的“红色调解队”就成为邻里、家庭、业主与物业之间的“调和剂”,实现身边人调解身边事。
经验2
街道多元调处中心:“小身板”化解“大矛盾”
今年7月,一酒吧发生一起聚会喝酒猝死事件,家属、酒吧与死者朋友就责任划分引发争执,嘉莲街道多元调处中心马上介入。民警会同调解员、公证人员、律师协作展开说法说理,让这起错综复杂的事件在4小时内便顺利化解。次日,家属送来锦旗向调解人员表示感谢。
这是思明区的街道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以“小身板”化解“大矛盾”的一个生动样本。近年来,面对基层矛盾纠纷复杂化的态势,思明区坚持用好政策在改革过程中的引导规范作用,探索在各街道打造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中心,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引进专业力量就地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实行“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实现矛盾纠纷调处效率明显提升、同一纠纷的重复报警率明显下降、“民转刑、刑转命”案件明显下降、非正常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明显下降、基层公安民警接处警负担明显下降的目标。
依托多元调处中心平台,思明区还进一步延伸法律服务触角,零距离“线上问诊”、提供社区调解组织及辖区群众点单式服务等形式实现关口前移,做到“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
经验3
区级专业调解机构:
破解矛盾调处难点重点
交通事故往往伴随着处理周期长、理赔难、执行难等处理难点。秉持改革须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原则,思明区建立交通事故一体化调处机制,法院、交警、司法、保险、鉴定等部门“五位协同”,为群众提供道交事故损害赔偿暨纠纷调处“一站式”服务。
近年来,思明区积极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机构建设,重点打造医调委、交调委、劳调委等三大专业性调委会,全国首创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司法确认制度;修订、完善劳资纠纷双向互动“绿色通道”和劳动争议调解“双联双调”机制等,两年来成功调处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纠纷、劳动争议纠纷近千起。
今年6月,思明区法院率先全省打造诉源治理中心,汇聚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市物业管理协会等,涵盖行政单位、行业协会、公证机构、律师工作室、商业调解组织在内的24家调解组织入驻,融合纠纷预防预警、当事人起诉前的纠纷源头化解、当事人起诉后立案前的诉前调解以及立案后的衍生案件治理功能,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分流处置,推动诉前、诉讼和执行全过程的诉源治理,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由其打造的速调速裁衔接机制、示范性诉讼机制、诉前鉴定机制等多项机制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