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垃圾分类中心
因地制宜互学互鉴 力求取得突破
“今年我们要在农村垃圾分类上求突破,岛外各区要按照《厦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找准问题,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力求突破。”市垃圾分类中心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8年,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就制定并印发了《厦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岛外各区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指南。
《方案》明确指出,要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放到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大局中统筹,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做好上下衔接,明晰工作思路,着力宣传引导,健全长效机制,加大考核力度,采取就地就近、简便易行的工作模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据介绍,目前,厦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不少村庄采取定点收集与上门收集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户分类、村保洁、镇收集、区转运、市处理”的城乡一体分类模式。
今年4月,市垃圾分类中心委托第三方公司,对岛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专项调查,调查周期为2020年4月15日至2020年5月15日,共检查岛外4个行政区590个农村。岛外农村总体得分为65.3分,其中,集美区排在第一名,得分82.9分。从分项指标上看,各区存在一定差距,其中宣传引导和设施配备方面集美区与海沧区表现较好,翔安区和同安区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尽管厦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也是不容忽视的,” 市垃圾分类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鼓励各区因地制宜,互学互鉴,取长补短。同时,市里也将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加大考评力度,通过考评发现问题,以考评促进提升。”
相关
“世界环境日”
与垃圾分类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曾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将是世纪之交要出现的垃圾革命。”如今看来,垃圾问题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世界难题。
如何破解垃圾剧增带来的环境之困?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一直心系着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指出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强调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对垃圾分类投放等良好社会风尚点赞,强调“这些健康文明的做法要推广开来,坚持下去”。
在厦门,经过近年来持之以恒的推动,垃圾分类已经蔚然成风,无论是在中心城区,还是在偏远农村,都可以看到人们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场景。垃圾分类不仅显著改善了城乡环境,促进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而且还潜移默化提升了市民的文明素质,为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提供了有力保障。
【小贴士】
垃圾分类意义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提升文明
有害垃圾
指废弃的充电电池、扣式电池、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温度计、血压计、药品、杀虫剂、胶片及相纸等生活垃圾中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物质。
(文/记者 吴海奎 通讯员 李文林 图/记者 吴海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