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惠小学三年4班学生高俊熙的爸爸高亮(右一)百忙之中在武汉一线回应、点赞孩子们对他们的关爱。(受访者 供图)
群惠小学三年4班的学生给同学高俊熙的爸爸高亮写信,对逆行白衣战士表达敬意。(受访者 供图)
▲演武社区工作人员帮支援湖北的医生家属办好相关证件后,又将证件送上门。(受访者 供图)
台海网4月7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随着疫情防控战的全面打响,在前线“战事”最吃紧的时候,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厦门医务人员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勇敢逆行,以仁心仁术驰援一线,以无私大爱扶危度厄。
这支为湖北和本地病患奋战在一线的厦门白袍战队中活跃着诸多思明医护人员的身影,其中还有161个医务人员家庭分布在思明全区9个街道64个社区。
你在前线战疫救人,我在后方保驾护航。思明区将服务保障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区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第一时间成立医护人员保障组,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区政府办、卫健局、财政局等部门及各街道拧成一股绳,以“无事不扰、有呼必应、精准对接、全力关爱”为原则,为支援湖北和在厦救治病患的医务人员家庭送温暖、办实事,提供“一对一”式精准服务保障。
当好后勤“保障员”
“一对一”精准服务
亮 点
一家一台账,一户一跟踪,一事一落实,思明区及时掌握、解决各个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家庭在老人就医、子女教育、防护用品、生活物资、交通出行等方面的具体困难和需求
及时对接实时跟踪 用心用情织密暖心服务网
“真的很感谢思明区领导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趟走访慰问还帮我们快速解决了困扰已久的问题。”谈及思明区提供的精准服务,居民黄芬芳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2月,黄芬芳的儿子郑铭锐驰援湖北战疫一线。思明区医护人员保障组第一时间来到黄芬芳的家中,了解她的所需所求。得知黄芬芳82岁高龄的母亲杨女士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却因出行不便迟迟未办理鉴定、没能享受相关优抚政策的情况后,保障组领导立即现场联系协调专科医生上门进行看诊鉴定,第一时间为杨女士落实办理残疾证。
从冲洗照片、填表格到去医院办理相关手续,再到最终办好证件送上门,演武社区网格员全程跑腿服务,这让黄芬芳十分感动,她说:“抗疫期间社区工作人员很忙很累,还把我们服务得这么好,实在是太让人感动了。”最近,和黄芬芳“一对一”结对的演武社区党总支书记张丹晖又给她带来了另一个好消息:她家的居家护理补贴申请也已获批,从2月份开始补发。
“素真回厦门了,孩子马上也要上学了,一切都在恢复正常。家里还有什么需求,一定要及时和我们说。”几天前,万寿北社区党委书记王建英来到援助湖北的医护人员张素真家中,边聊家常边向她的丈夫柯东明了解素真的最新情况以及就读高三女儿的学习情况。
自从张素真奔赴湖北一线后,作为对接服务专员,王建英通过走访、电话和微信时刻关注着这家人的情况,还和他们读高三女儿学校的老师建立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及需要帮助的事宜。柯东明感慨道:“爱人回来了,揪着的一颗心终于可以放下了,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很感谢思明区给我们的关怀和支持。”
充分发挥“近邻”机制作用,思明区成立党员服务队,安排社区助理与161户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家庭建立“一对一”服务保障机制,即每一户都有1名社区工作人员、1名社区医生对接,通过上门走访、通电话、加微信建立密切的联系,及时对接、实时跟踪、全程保障,用心用情织密暖心服务网。
一家一台账,一户一跟踪,一事一落实,及时掌握、解决各个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家庭在老人就医、子女教育、防护用品、生活物资、交通出行等方面的具体困难和需求,当好这些家庭的后勤“保障员”。目前,思明区已为161户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家庭发放近2000个口罩,为50余户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家庭解决老人无暇照料、居家环境安全隐患、家电维修、驾照过期、子女作业打印难等实际问题。针对这些家庭里的老年家属,各街道对无人照料的加强走访和生活照料,区卫健局协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或行动不便、高龄的老年家属给予重点关爱,及时送医送药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