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旧
拆除完成前后项目地块对比图(记者 林铭鸿 摄)
台海网3月18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86天攻坚克难,解决30年历史难题,湖里区推进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再传捷报!在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下,湖里区以“一手大抓疫情防控,一手狠抓拆临清地”的精神连续奋战,提前完成原湖里污水处理厂规划红线内用地的清退工作,为高崎污水处理厂配套海天泵站、调蓄池及污水收集管道工程项目打下坚实基础。
抢时间、抢进度、抢工期!面对推进重大民生项目建设的迫切任务,在湖里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湖里街道征迁指挥部勇挑重任,以百日攻坚的精神快速应战、全力以赴,仅用86天时间提前完成项目交地,用实际行动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30年顽疾】
迎难而上 全力推进民生项目用地清退
“喝”下去的是脏水,“吐”出来的是清水,污水处理厂就像是城市的肾脏,呵护着厦门高颜值的生态环境。距离厂区一步之遥,就是碧波荡漾的大海——去年年底,位于湖里区高崎机场以南、地处鼻子沟及高崎道围合区域的高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按照设计,高崎污水处理厂一期建设规模为20万吨/日,远期规划总体规模为50万吨/日,是实现本岛“零排放”的重要托底工程。
推进重点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就需要全力抓好配套项目,力争同步建设、同步投用。高崎污水处理厂配套的海天泵站、调蓄池及污水收集管道等工程,就是按照市污水处理设施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的规划设立的。于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湖里区于去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原湖里污水处理厂规划红线内用地的清退工作,超2.8万平方米的红线面积中,有2.5万平方米为海天调蓄池项目的清地区域。
呈现在湖里街道征迁指挥部面前的这块清地区域,可谓成分复杂、历史悠久。从1997年起,该区域通过低价租地、合作开发、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建成了湖里区临时外口公寓、湖里外口居住区小商品市场、鹭发美食城等约2.4万平方米的临时建筑。
历经30年的发展,该地块的管理主体既有国企也有民企,公私交集、关系盘根错节;建筑物业态有公寓、店面、企业等三种形式,清地工作既要依法依规,也要保护营商环境;区域收益权来源于出资建设、委托管理、法院拍卖等多种方式,转租情况十分普遍。“时间紧任务重、历史情况复杂、档案缺失严重、涉及人员众多,这就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湖里街道征迁指挥部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