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最多超过200通联络电话
转运过程不敢喝水上厕所
密接信息组办公室的传真机随时都会收到应急函。组员王云霞告诉记者,一天最多会收到十几份函,有的一份就需要寻找近10人,但并非每个人都有联系电话,有的甚至只有一个公交卡号。遇到这种情况,要上报卫健局,通过街道、居委会入户寻找,或请有关部门协助查找。此外,流调组发现的密切接触者,也要一一进行排查。“经常被骂,对方有的不愿意被隔离,或者不承认自己坐过车。”组员只能在电话里耐心解释,一天最多打了超过200通协调联络电话。
寻找到的密切接触者,由密接转运组承担转运,将他们送往指定地点。转运组只有三辆车和7名工作人员,每天要跑六七趟,一天最多转运20多人,常常要忙到深夜。负责该组工作的检验科科长柯明月说,转运工作人员按规范进行一级防护,防护服一脱掉就要消毒,因此大家都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一坚持就是四五个小时才能返回。这当中还经常遇到不配合的,只能在街道、居委会、社区医生、派出所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完成转运任务。
背负沉重器械加剧肩膀伤病
接触消毒液手背满是血痂
消毒组需要背负沉重的消毒器械,因此临时从各科室抽调了男性工作人员,11人24小时轮值。“无论昼夜与阴晴,电话响,速出行。”疾控中心三科副科长何志城介绍,消毒组成员每天到现场做终末消毒,常常要跑好几个地方。每次消毒都要使用两组器械,其中一台消毒器械装满水后有近50斤重。很多消毒点没有电梯,组员要背着沉重的器械一步一步往上爬,对楼梯消毒。有一次去鼓浪屿,背着器械徒步从码头走到消毒地点,来回一个多小时。有的组员肩膀本来就有问题,背负器械更加重了伤病,但大家毫无怨言。
何志城由于频繁接触消毒液,导致手背皮肤多处出血,布满了血痂。“消毒液是我们的弹药,喷雾器是我们的武器。”乐观开朗的他写诗歌——《逆行迎战,疾控战线的“消毒兵”》,以此致敬并肩作战的同事。(记者 龚小莞 通讯员 陈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