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社在五星红旗的指引下,开拓创新,蜕变为远近闻名的“闽台生态文化村”
▲黄海燕
▲温主忠
▲颜莉勤
台海网9月30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沈华铃/文 常海军/图)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海沧在全区开展“我以我心庆华诞”主题系列党日活动,并联合本报共同推出“让五星红旗在家家户户飘扬”大型策划,动员全区居民在家中悬挂五星红旗。倡议发出,作为国内首个“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台味浓”的闽台生态文化村的青礁村院前社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很快,村民家中、村道两旁、大河角公园都插上了五星红旗。
背靠伟大的祖国,院前社以夯实的党建引领,通过年轻人的智慧和努力,仅仅五年时间,就走出一条“农村复兴之路”,也走出一条乡村旅游发展的特色之路。如今,院前社已经成为海内外游客体验耕读文化、闽南特色乡村旅游、享受“城市慢节奏生活”、感受闽台特色文化产业的综合性旅游区,成为了海沧区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青礁村·院前社
美丽乡村百余面红旗迎风飘扬
昨日,导报记者走进院前社,山清水秀的村庄里,到处都有五星红旗的身影,为这美丽村庄增添了一抹鲜艳的“中国红”。
“一大早,我就去领了五面五星红旗,插在餐厅门口和楼顶上,心情无比的激动。”济生缘餐厅负责人温主忠难掩内心的激动,他说,这是第一次在自己的餐厅插上五星红旗。“我们祖国越来越强盛,人民越来越富裕,院前社经过几年的发展,变化非常大,我心里很高兴。”
9月26日下午,在青礁村党委的号召下,青礁村院前网格党支部开展“五星红旗 我家飘扬”主题党日活动,动员村民在家中悬挂五星红旗,村里党员、网格员、街道工作人员和村民一起参与,在村庄道路、居民家中悬挂国旗。“五星红旗,你是我的自豪。”满怀激动的心情,大家将一百五十多面五星红旗,插在了屋顶上、大门前、阳台上……看着五星红旗在村庄迎风飘扬,村民和游客都倍感振奋,心中燃起为国骄傲、为乡自豪的情怀。
“祖国越来越好,我们也越来越好。”院前社党支部小组长黄海燕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
开拓创新“空壳村”华丽变身
院前社,一个一度因为城市建设而面临拆迁的闽南传统村落,正是在五星红旗的指引下,上下求索,开拓创新,通过本土青年的努力,曾经的“空壳村”已蜕变为远近闻名的“闽台生态文化村”。“院前的变化翻天覆地,我的生活也日新月异。”林丽松是院前社讲解员,她说,“从前我的生活,围绕着娃,柴米油盐和邻里八卦,忙忙碌碌而平平庸庸。现在,因为有了合作社这个平台,我有了创业就业的机会,和村里一群年轻的伙伴们一起打拼,努力保留院前社乡土味道、创新发展,忙忙碌碌却充实有价值。”
从前的院前,坐落在海沧一隅,名不见经传,村民以耕作为生,收入渠道单一且环境脏乱差,一度年轻人外流、面临被拆迁。如今的院前,一跃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闽台生态文化村,成为厦门市郊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每天来参观访问的客流量成百上千。
林丽松也逐渐由一名村里的姑娘成为了一名“金牌解说员”。“这5年来,我这个院前村姑接待了6位党和国家领导及200多位部厅级以上干部。从前想都不敢想的画面,如今比之更震撼地一一呈现。生如夏花之绚烂,用最美的青春做最有意义的事情,生活和生命的意义大概如此。”她说。
党建工作与富民强村齐奔进
院前社的华丽变身,离不开夯实的党建工作引领。院前济生缘果蔬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颜莉勤告诉导报记者,2014年3月,院前社党支部坚持以“支部强、机制活、百姓富、生态美”为目标,以“两学一做”为抓手,实行“三带”(支部带领、党员带头、合作社带动)工作机制,一方面党员带头示范,包户到人,引导全社村民参与共同缔造;另一方面老人会、妇代会、共青团、合作社等群团组织拧成一股绳,着力打造闽台生态文化村,实现党建工作与富民强村齐奔进、“双丰收”。
当地搭建了两个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其中,院前社党支部动员6名年轻党员带头成立了济生缘合作社,吸收了30家农户和50多名青年村民回乡创业,走上共同致富道路;另外,发挥农村老党员的教化育人作用,传承耕读文化,培育良好家风民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精神上的“扶贫”,促进村民转产就业,来破解“城市新贫民”现象,增强党组织对农村基层意识形态的引领。
2014年以来,院前社共吸引游客60余万名,菜地每亩年收入由原来3万元增加到了8万元,引进了包括餐厅、凤梨馆、牛樟芝馆等十几个产业。伴随着多元化产业的引进,以及各种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日臻完善,院前社已经成为了海内外游客体验耕读文化、闽南特色乡村旅游、享受“城市慢节奏生活”、感受闽台特色文化产业的综合性旅游区,成为了海沧区旅游的一张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