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
东孚的发展
是海沧工业化、城市化的一个缩影
那么凤山的巨变则是
东孚推进新型城镇化
实施乡村振兴的一记生动写照
凤山,原本由三个自然村组成
因工业区和物流园开发建设需要
先后被征拆了后浦、乌石浦两个自然村
仅保留凤山自然村在传承和延续
……
为城市化进程留住文脉
为新农村建设留住乡愁
在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和《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引下,海沧积极传承耕读文化,以打造社区书院为主要平台,不断弘扬,“勤劳自强 好学文明”的耕读精神。即将开门迎客的凤山书院及其乡愁馆,正是东孚街道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有关精神的创新产物和文化载体,它告诉人们,凤山是一个古风尚廉的海沧文明社区。
这里有着
开拓前行的古道良风
勤耕尚读的传世家风
乐善文明的淳朴民风
廉洁有为的基层党风
这里将是
东孚传承古风尚廉的示范点
海沧弘扬耕读文化的示范点
厦门实施乡村振兴的示范点
书院在,乡愁在
乡愁在,一切都在
……
01
万善堂
走进凤山书院及其乡愁馆,首先值得参观的是万善堂。
万善堂是世世代代凤山儿女民间信仰的主要阵地,也是每年一度的万善堂民俗文化节的盛会举办地。
万善堂建于1736年、清朝乾隆元年。传说,修建万善堂和古代一条从漳州到泉州的古驿道有关,驿道前身可以追溯到盛唐时期,凤山所处的位置,当时正是古驿道中间。到了明末清初,有个官方驿站就设在离凤山不远的深青村,来往凤山的人更多了,驿馆和集市也越来越繁荣。
按照我国民间传统,聚集的人多了就需要有个祈求平安的场所,万善堂便应运而生。
万善堂现在是凤山社区最有特色、香火最旺的民间宫庙。
门前对联:“碧风岭前建佛殿赖神庇佑”,主要是说万善堂所处的地理位置,需要诸方神灵的保佑;“贞江深水凤结连永世不变”,主要是说万善堂的人文历史,“贞江”是说贞岱,“深水”就是说深青,而“凤连结”是指凤山与贞岱、深青三者在地理上相连续,在人文上又是宗亲,都姓苏,这种血脉相连是永远不会变的。
宫庙内主神供奉的是观世音佛祖,两边分别供奉凤山当地民间信仰“豆腐公婆”,以及地藏王菩萨。
豆腐公婆是凤山民间信仰的一大特色,他们的故事是这样的:
据传说,是因为当时李世民游地府没钱安慰冤魂野鬼,向豆腐公婆借钱后,才得以回归阳间。
豆腐公婆为什么在地府有钱呢?宫庙里的一幅对联:“善事多为善恶分明终有报,万志成城万民敬仰永流芳。”说得就是“豆腐公婆”的“善事多为”、一生都在做善事,平时卖豆腐有赚钱,一方面拿赚来的钱慷慨赞助乡里乡亲,另一方面就拿赚来的钱烧金箔纸钱来积阴德。
由于豆腐公婆一直没有合适的祭拜对象,地府只好把越积越多的金箔纸钱给他们暂存在一间空房子里。
李世民因此就找豆腐公婆借了钱,他游地府还阳后,曾打算来还豆腐公婆的钱,结果发现自己国库根本还不起这些钱,因为数量太大。他就送了一车金银给豆腐公婆,当时凤山正逢灾害,豆腐公婆把这些金银全部拿来接济百姓。
李世民觉得豆腐公婆的为人十分值得提倡,百年之后要把他们供奉起来,因此凤山才有豆腐公婆的信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