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中医院思明楼
▲武平县妇幼保健院
开栏语
美丽厦门港,清新梁野山。
在海的这边,国际化城区——思明区跨越发展;在山的那头,林改第一县——武平县绿色崛起。山海协作的纽带,把两座城市命运相连,幸福相拥。
推进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建设,15年来,思明区倾力倾情倾智,对口帮扶武平县,开展扶贫开发、山海协作,助力武平县加快发展步伐,推动脱贫攻坚,如今已成为宜居宜旅宜业的全国文明县城。
导报将从今日起,推出《山海协作 思武答卷》系列报道,为您展现思明区和武平县山海协作的幸福成果。
台海网8月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康泽辉 通讯员 夏思萱/文 李雁岚/供图)宽敞明亮的病房,特色的中医科室,还有优秀的医师团队……在武平县中医院就医的患者林富林,怎么也没想到,9年前那个昏暗拥挤的医院,竟焕然一新,变成了今天的“大医院”。“多亏思明区送来了及时雨。”武平县中医院党支部书记林红英激动地说道。
2003年 以来,厦门市思明区对口帮扶武平县,开展扶贫开发、山海协作,每年安排协作资金用于支持武平县社会、民生、慈善、教育文化和扶贫开发等事业建设。矗立武平县的两幢“思明楼”,正是十五载山海情的真实见证。
送来及时雨 解医院燃眉急
“和9年前比起来,现在的条件太好了。”65岁的林富林,是武平县十方镇村民,半个月前突然左手麻木,不听使唤,住进了中医院治疗。“9年前,我患上结石,也是来这里治疗。”
但在林富林的回忆里,老的中医院,条件很差,空间狭窄,光线昏暗,而且一整层楼才一个厕所,很不方便。“特别是B超的地方,我看着都不太像医院。”林富林说。
反观现在,“每个病房都带卫生间,光线也亮堂,医生和护士的态度也很好,这里很有前景。”林富林频频为中医院点赞。
其实,中医院这幢大楼,早于2014年年底就已竣工,但迟迟无法搬迁。“住院大楼不能光有外壳,医疗设备、床位设施都要钱,但资金短缺。”林红英回忆,正当他们急得焦头烂额时,“思明区送来了及时雨”。
2015年1月,思明区政府援助500万元,用于武平县中医院的病房楼建设,使病房楼得以搬迁使用。新的病房楼,病床增加至270张,配置中心给氧和中心负压系统,极大地提升了综合服务能力。
林红英笑着说,当年,武平县中医院就从全省二级及以上医院出院病人满意度测评中,脱颖而出,位居全省第一,如今也是常年保持前列。
让林红英更加欣慰的是,“以前医院都招不到人,医院条件改善后,每年都能招到人才,医疗水平不断提升。”
多元协作模式 倾力帮扶脱贫
这样的思明楼,在武平县不止一幢。
山海协作,对口帮扶,思明区还安排了800万元,援建了武平县妇幼保健院思明楼。新院建成和投入使用后,占地面积扩大了8倍,业务用房面积、停车面积扩大了4倍,产儿科床位增加了4倍,大大改善了该院的就诊服务环境和服务条件,有效提升了妇幼健康服务水平。
武平县妇幼保健院院长陈桂兰告诉导报记者,搬迁后的妇幼保健院,门诊量增加了四成,她举了产科病房的例子,不仅有独立卫生间、电视,免费WIFI也配置上了,大大提升了产妇的舒适度。
有了更多空间之后,武平县妇幼保健院还设置了孕妇学校,每周免费向孕妇讲授精品课程,连瑜伽球都配备了。“四楼还将单独开设感统训练室,提升儿科的医疗服务水平。”
而武平县社会福利中心(颐养家园)的投用,也有思明区出资援助的400万元。这是一所集养老、医疗、康复为一体的新型医养综合服务基地,目前有30多位老人入住。“山海”品牌持续联动,“协作”模式不断创新,思明区山海协作给武平县带来的变化不胜枚举。一组数据,见证着两地的山海情缘。
2017年,思明区援助武平县山海协作对口帮扶项目资金1300万元,支持武平民生实事、教育文化、产业发展和扶贫开发等事业建设。其中,用于投入贫困户脱贫项目785万元,包括补助建档立卡贫困户13854人、共207.8万元,充实“山海协作贫困母亲救助金”5万元,支持29个贫困村建设光伏发电项目补助244.2万元,支持异地扶贫搬迁项目328万元。
此外,“思明区武平奖学助学”基金项目持续给力帮助武平学子圆“求学梦”,2017年奖助高校新生和在校中小学生285人、5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