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庆贺
《海沧周报》记者 张韧
在东孚,说起郑庆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十多年来,他不计报酬,义务为东孚非公党建工作奉献。目前,东孚街道已有非公党组织122家。
郑庆贺退休后被聘为东孚街道非公党建指导员、海沧台资中小企业创业园区联合党委常务副书记等职务。面对民营、台资、外资等多种类别的非公企业,如何描绘出东孚非公党建的蓝图?郑庆贺有点犯难。经过多方走访,他决定先在凤山水泥有限公司搞试点。
该公司于2005年成立党支部,是东孚非公企业第一个基层党组织。党支部成立后,为把拟任支部书记的刘福明的党员组织关系转入,郑庆贺不顾强台风即将来临,到龙海石码找刘福明原单位的党组织,帮助他转入了组织关系。为帮助支部尽快步入正轨,郑庆贺经常下企业,利用员工下班时间组织学习党章;定期出版黑板报,宣传党建工作;他与党员谈心谈话,让党员骨干有话说,有事干;帮助流动党员转入组织关系。慢慢地,东孚的非公党建途径找出来了。
局面打开后,郑庆贺经常深入基层一线走访调研,他提出了“六我人生”建议,即:“我的承诺我做到、我的学习我实践、我的建议我提出、我的工作我负责、我的岗位我示范、我的领域我领先”,帮助非公企业党员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并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郑庆贺每次下企业都随身携带笔记本,有情况随时记录,十多年来留下了十多本的工作笔记。去年5月,全国园区党建工作座谈会在厦门召开时,中组部领导和嘉宾到海沧区党群活动中心观摩,在翻阅郑庆贺记得密密麻麻的非公党建笔记本时,被深深触动了。
据悉,郑庆贺担任东孚街道非公党建指导员以来,指导组建非公联合党委1个、党总支3个和党支部75个,培育特色品牌6个,发展新党员40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