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民办校超计划招生一度也很让思明区教育局头疼:明明教室只能容纳50人,为了取得最大的办学效益,硬是要挤进去60人甚至更多。
思明区教育局说,他们用了三招解决这一棘手问题。首先是“分”,要求学校采取措施,妥善分流超计划招收的学生;其次,“扩”,要求学校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增设符合安全标准的教室,严控班生数,消除安全隐患。其三,“堵”。从2015年春季起,思明区教育局对各民办校现有非2014级学生,只允许转学外出,不再批准接收转入生。换句话说,在民办学校在校生人数没有达到额定标准之前,一律不招收转学生,而这一额定标准是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学校面积测出的。“只出不进”的自我消化方法,后来被证明是防范超计划招生这一“老大难”的“杀手锏”。
民办学校的收费,也是家长投诉的热点。照理说,通过政府统筹到民办校的外来娃不要交学费了,但是,一些民办校每年都会挖空心思地在代办费上做文章。思明区教育局说,他们连发四份收费文件,涉及财政补助专项资金的申请和使用管理、代办费收支和收费许可证办理,规范了区属民办校收费行为。
效果>>
从超标122%到6.24%
思明区教育局说,专项整治的成效体现在:民办学校开始舍得投钱改善办学条件,其次,超计划招生的民办校数量在减少。
上月底,思明区教育局组成考核组,对年初没有通过评估、正在整改的民办校进行检查,结果发现,这六所民办校少则投30余万元,多则70余万元,用于改扩建教室、增设功能教室、粉刷校园教室、添置课桌椅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厕所改建、校园绿化等,使得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民办校的“臃肿”也得到根治,去年,思明区9所民办校在校生数有8所超办学规模数,最高超办学规模数122%,时过一年,思明区民办学校中,实际在校生数控制在办学规模数范围内的,有5所;实际在校生数超过(或接近)办学规模数的有4所学校,最高的一所学校超办学规模数6.24%。
思明区教育局昨日透露,将着手解决去年民办校一年级违规招生导致“无学籍”问题,即区教育局正“积极采取措施,妥善解决全国学籍平台学生学籍注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