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微博)4月23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钟榕华/文 资料图)临近“五一”假期,众多商家都摩拳擦掌,摆开了促销的架势。按以往惯例,银行的跨节理财产品也该表现一番,在假期前推出部分较高收益的产品。然而,昨天导报记者走访发现,近期不仅余额宝等“宝宝军团”节节下调收益率,银行理财产品也不例外,预期年化收益率高于6%的产品已很少见。
6%收益几近绝迹
“最近的预期收益率一般啦,能有5.5%就算不错了。”昨天在一家银行网点,理财经理这样介绍。导报记者昨天走访部分银行网点时发现,与上个月比起来,这个月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又下了一个台阶,之前还能“邂逅”6%收益率的产品,而现在已经难以找到。
在一家中小银行,本周将销售的一款91天期产品,起售点5万元,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仅4.2%。而在上周该银行销售的另一款92天期产品,同样5万元起售,预期收益率达到4.5%。
在厦门农商银行,倒是有较高收益的产品,但也没有突破6%。一款75天期的稳健型产品,预期年化收益5.8%,还有一款将售的38天期产品,达5.6%,起售金额都为5万元。
在厦门光大银行,导报记者了解到了一款预期年化收益达6%的产品,只不过,投资期199天,30万元起售。
根据金牛理财网的监测数据,4月22日全国共89家银行在售的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477款,银行理财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