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际要闻  >> 正文

元首外交 | 在这里,感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伟力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3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主席10年来第九次踏上俄罗斯国土。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见会谈。两国元首就中俄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了真挚友好、富有成果的会谈,达成许多新的重要共识。

  这是一次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开启新篇章,也为两国合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10年前,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当选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指出这个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新华社记者丁林摄

  10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响应和支持。这一理念反映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的共同心声,凝聚着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其深远影响不断扩大,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能成为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地,我们倍感自豪。”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阿纳托利·托尔库诺夫告诉新华社记者。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被誉为俄罗斯“外交官的摇篮”,托尔库诺夫担任院长已三十余年。10年前的演讲仍历历在目:演讲厅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他与上千名师生共同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演讲。

  托尔库诺夫说,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发人深思,“让现场的每一个人都铭记于心”。

  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现场座无虚席。新华社发

  托尔库诺夫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丰富,深刻触及人类发展诸多重要议题。

  他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年来,在国际社会引发强烈回响,特别是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其“现实意义愈加凸显”。

  俄中友好协会第一副主席加林娜·库利科娃与托尔库诺夫有着同样的感受。这位耄耋老人从事俄中公共外交事业逾65年,在2019年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获得中国“友谊勋章”。10年前,她应邀重返母校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聆听演讲。那是她第一次见到习近平主席。

  在库利科娃看来,这场演讲意义特殊、影响深远,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提出的外交理念,中国这些年来一直在坚定践行。

  3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报》和俄新社网站上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回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发展历程。

  《俄罗斯报》在头版刊登这篇署名文章。该报社长涅戈伊察告诉新华社记者,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高屋建瓴,“具有全局性”。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非常吸引我,”他说,10年来中国还在不断丰富着这一理念的内涵,“这并非僵化教条,而随着世界形势变化而不断发展。”

  “今日俄罗斯”国际媒体集团国际合作局局长瓦西里·普什科夫反复研读这篇署名文章。他说,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听到中国在用平和的声音与我们对话交流,我们看到中国在代表国际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发声”。

  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指出,国际社会清楚地认识到,世界上不存在高人一等的国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国家治理模式,不存在由某个国家说了算的国际秩序。

  青年学者亚历山大·博布罗夫对此很有共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表明,世界发展的模式并不只有一种,在倡导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目标的同时,也尊重文明多样性”。

  从10年前亲耳聆听习近平主席演讲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学子,成长为该校国际关系与管理学院院长,博布罗夫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不断拓展深入。

  当地时间3月21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在此次访问中,无论是在两国领导人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还是在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共同会见记者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都是重要主题。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常务副主任阿列克谢·罗季奥诺夫告诉记者,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至关重要,彰显中国的战略远见。“期待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希望世界各国加深对中国理念的认知,加强对华合作,与中国并肩建设更美好的世界。”

-END-

  总策划:袁炳忠

  策划:倪四义 班玮 范伟国 李俊

  监制:冯俊扬 丁得启 常爱玲

  统筹:谢鹏 闫珺岩 韩墨 刘恺

  文字记者:孙浩 韩墨 韩梁 刘恺 黄河 耿鹏宇 赵冰 安晓萌

  视频记者:孟菁 苑欣芳 曹阳 科兹洛夫(报道员)

  视频:沈浩洋

  制图:赵丹阳

  新华社国际部 新媒体中心联合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相关新闻
人民日报评论员:始终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2015年9月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并阐释其基本内涵。此后在许多重要双多边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2023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深...

一次世界瞩目的友谊、合作、和平之旅——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取得丰硕成果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2023年3月20日至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行程结束之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向随行记者介绍此访情况。   全国两会刚刚胜利结束,习近平主席就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拉开今年中国元首外交新帷幕。此访时机特殊、背景复杂、意涵丰富、成果丰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国内发展大局...

新华社评论员:携手同行天下大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发展进步指引前进方向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 题:携手同行天下大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发展进步指引前进方向   深刻洞察人类前途命运和时代发展趋势,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战略走向,习近平主席10年前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重要演讲中,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从此,这一重要理念成为激荡世界的时代强音,在广袤时空中汇聚起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磅礴...

习近平的天下情怀

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 题:习近平的天下情怀   新华社记者   3月的北京,春风荡漾,万物复苏。   15日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以视频连线方式同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