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 听说要开始接种新冠疫苗,格诺婉第一时间报了名。她是泰国沙没沙空府一家私企的员工,这里距离首都曼谷约30公里,疫情最为严重,人们的日常生活被打乱。
打针前,格诺婉有些紧张,但并不担心。毕竟,疫苗到来意味着希望也来了。“相信疫苗到了以后,泰国的疫情会逐步得到缓解。”她说。
格诺婉接种的疫苗来自中国。在2月底举行的首批中国新冠疫苗接种仪式上,泰国总理巴育说,这是为泰国民众重塑信心的一天,“是泰国历史性的一刻”。
2月28日,一名男子在泰国曼谷接种中国科兴新冠疫苗。新华社发(拉亨 摄)
在万里之外的阿根廷,地理老师维维安·斯菲奇把中国疫苗称作“希望的疫苗”。过去一整年,她过得小心翼翼,随时做好防护,尽量避免出门,好久没有和学校的孩子们真正面对面了。
3月初接种疫苗后,斯菲奇安心许多。她说,20日起她将重新回到学校上课。疫苗让她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让学生有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4日17时13分(北京时间15日零时13分),全球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461105例,达到119220681例;死亡病例增加8419例,达到2642826例。
疫情还要持续多久?难以预测。世界卫生组织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认为,那些认为全球能在今年年底前结束新冠疫情的想法不切实际。更重要的是,让尽可能多的人接种疫苗。
3月4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拉普拉塔市,一名医务人员准备注射中国新冠疫苗。新华社发(马丁·萨巴拉摄)
瑞安说,如果接种疫苗后,能显著降低新冠病亡率和住院率,并能显著降低新冠病毒的传播风险,那么全球将有望加速控制住这场大流行。从目前已有数据看,疫苗发挥的作用令人鼓舞。
然而,全球疫苗分配不公问题日渐突出,“疫苗民族主义”和富国“自我优先”等做法正在不同国家和群体间造成“免疫鸿沟”,对全球构建抗疫统一防线的努力造成冲击。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近来多次强调疫苗公平分配。他说:“共享新冠疫苗事实上是让生命和生计恢复正常的最好方式,合作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
饱受战乱摧残的伊拉克正经历第二波疫情猛烈反扑。据当地媒体报道,伊拉克政府去年底与美国辉瑞公司达成初步协议,采购一批辉瑞疫苗,预计今年第一季度交付。此外,伊方还通过世界卫生组织主导的“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订购阿斯利康疫苗。然而,全球疫苗供应本来就严重短缺,发达国家抢购和囤积疫苗导致分配不公,伊拉克政府订购的疫苗迟迟未能交付。
“一剂难求”时,中国援助的首批国产疫苗3月初运抵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接收疫苗数小时后,伊拉克卫生部立即启动疫苗接种。女护士阿巴斯说:“医院里的所有人每天暴露在高风险下,中国疫苗的到来不但拯救了我,也保护了我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