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2017年中国GDP中2.12%用于研发,中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7500亿元,基本与发达国家水平持平。
其二,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专利申请国,而且从2003年以来是唯一一个以双位数增长的国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预测今后三年中国会超过美国。
“中国在创新领域里,这些年已经创造很多成绩。但是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李永说。
第五点是中国有良好的创业氛围。
对此,李永表示:“中国一直都在强调全民创业,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日均新登记的创业户是1.76万,这意味着这些新的企业、新的就业机会,都将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政府也在为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六点是中国不断涌现新业态的、新模式和新兴产业。
李永直言:“中国正在不断涌现新的业态、新模式,如金融科技推动的电子支付及电子商务,还有共享经济模式,不断为经济增添新的优势,新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电动车、机器人等,都在创新和发展过程中,未来将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的发展。”
第七点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关键地位。
“中国经历了40年的发展,在全球的价值链和供应链体系里享有关键和重要地位,并在不断地攀升。”李永表示,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中国产业的价值链和供应链正在不断延伸,未来将在全球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经贸合作。
第八点是中国具有制度优势。
“中国具有制度优势,能够通过国家政策、政府决策,集中优势资源、整合资源,从贸易战这个角度上来说,我认为能够有效地管理贸易战的前端和后端。”李永说。
中国必须要打这场贸易战
自7月6日,美国宣布对34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以来,贸易战正式开打。对此,李永直言:“单方面挑起中美贸易战,美国整体的经济定会受到影响,其成本结构、利润预期、投资决策,都将受到贸易战负面影响,包括美国的消费者,最后都将为次贸易战买单,已成定局。”
实际上,走到这一步并不是中国想要的结果。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多次表态:中国不想打贸易战。在中美贸易的各项谈判中,中国也展现出相当的诚意,其中包括增加美国对华出口等多项举措。
但是反观美国却屡次食言,无视双方的谈判结果,偏离双方共同关切,破坏了双方共识基础,沿着单边主义的道路越走越远。
美国为何不愿接受中美经济的解决方案?在李永看来,特朗普政府如果接受经济方案,中国这张“牌”将在中期选举,乃至大选中失去“政治煽动”作用。其次是在于中美经济实力变化。“从经济对比的角度,这些年来美国与其他经济体经济总量的比例关系没有发生明显地变化,而中国的比例却是在逐渐增加,这就导致美国的相关经济份额在全球受到影响。”经济方案显然达不到遏制中国的目的。
李永进一步解释:“美国对中国经济体制提出所谓的‘结构改变’要求,直指中国发展路径、发展模式、发展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颠覆目前经济活动存在的基本构架,试图从体制上改变中国,按照美国期待和要求的方式发展。这是中国不能退让的。于是,美国就以贸易战方式,极限施压,打击中国的发展动力,挤压中国发展的贸易和技术空间。中国没有退路,必须要打这场贸易战。”
此外,李永表示,对于美国来说,正逢中期选举,此时贸易战,本身还可以作为一个工具,单方面挑起中美贸易战,美国不仅可以遏制中国,还可以用来影响国内的政治,搅动两党争斗格局,甚至起到左右选民态度的作用。(杨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