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聚焦  >> 正文

他们,用爱守护泸定震区学生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灾难来临,他们奋不顾身、勇敢逆行,为学生撑起生命“保护伞”;灾后,他们投身救灾一线,化身“炊事员”“疏导员”“搬运工”,成为抗震救灾的特殊力量……在泸定地震中,四川老师们身体力行地表达着爱与责任,交出了教师节的“最美答卷”。

  勇敢“逆行”的鼓励:“不要怕,有老师在”

  清扫学生宿舍、维修恢复教学楼内的设施设备……位于泸定县泸桥镇大坝村的泸定县特殊教育学校内,老师们中秋节期间仍在校值守,为复课做准备。

图为泸定县特殊教育学校。(受访者供图)

  这是一所去年新建的学校,面向全州招生,33名在校生中最小的6岁、最大的16岁,多数学生为智力残疾、肢体残疾。面对突发灾害,这些学生比寻常孩子更需要老师护送逃生。

  9月5日泸定6.8级地震发生时,泸定县特殊教育学校的任课老师、后勤人员不约而同地冲进学生寝室,一边招呼有自理能力的学生下楼,一边扶的扶、抱的抱、背的背,迅速把行动不便的学生转移到安全地带。不到3分钟,老师把全体学生都安全撤离了出去。

  8年级班主任陈雪抱起一名男生冲到楼下放到空地上,又冒着余震飞奔回宿舍楼,一间间查看寝室中有无遗漏的学生。在三楼走廊,发现一名男生受到惊吓蜷缩在角落里,她一把抱起男生跑到操场。

  “不要怕,有老师在。”她不停地在男孩耳边轻声安抚,孩子才慢慢松开了紧攥着她衣服的手。把男孩交到班主任手中后,47岁的陈雪才感到腿又酸又胀。

  这次强烈的震感让陈雪回想起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十多年来,她亲身感受到学校对安全教育越来越重视。汶川特大地震后,安全教育在全国中小学校全面加强。四川中小学建立地震防灾避险教育长效机制,每所学校都设有应急预案,师生通过日常演练形成应对灾难科学避险的“条件反射”。在泸定县特殊教育学校,每周上两次安全课,每月进行一次抗震避险应急演练,已成为常态。

  疏导情绪的欢声笑语:“为抗震救灾出一份力”

  上午9点,在泸定县磨西镇贡嘎广场集中安置点,挂着“青青儿童乐园”纸牌的蓝色帐篷里传出阵阵欢笑声,身着志愿者“红马甲”的磨西镇幼儿园老师陶茜正在教20多名孩子念古诗、猜灯谜。

  9月7日,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地震救灾安置点,在志愿者陪伴下,孩子们在青青儿童乐园玩玩具、做手工。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为疏导灾区孩子们的情绪、减轻家长们的压力,共青团四川省委在灾区设置“青青儿童乐园”,配备志愿者陪护照看孩子。帐篷内挂满了绒花、千纸鹤,这些是陶茜和其他志愿者连夜布置的。陶茜说,“我们还准备了小礼物,陪安置点的孩子们度过一个难忘的中秋节。”

  在灾区,老师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震后,一些震区学校成为临时安置点,教师就地转为志愿者服务安置点群众,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搭建帐篷、煮饭熬粥、搬运物资、资料登记、防疫宣传等工作。

  54岁的莫百贵也是一名教师志愿者。今天学校放假,他放弃休息时间,赶到泸定县政务服务中心帮忙装卸救灾物资,“第一次经历震级高、烈度强的地震,感受到第一时间救援是多么宝贵。在灾难面前,要守望相助、并肩战斗,我这个外乡人也为抗震救灾出一份力。”

莫百贵(左一)在泸定中学和同事教研。(受访者供图)

  莫百贵是浙江省对口支援甘孜州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从去年6月起,他一直在泸定中学支教。莫百贵的家乡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台州市,从江南水乡到川西高原,一年多来,他和大山里的师生们结下了深厚感情,“晚上和老师们一起热热闹闹地过个节,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温情守护的通话:“第一通电话是老师打来的”

  在地震灾区的大学生们,收到了来自老师和学校的特别关心。家住泸定县岚安乡昂州村的高雪在四川农业大学读大四,因疫情学校推迟了开学。

  地震时,高雪全家五口人正在地里摘花椒,突然感觉脚下地动山摇,一抬头,看到对面的山上滚下巨石。所幸全家人都平安无事。

  震后接通的第一个电话,是大学班主任范川打来的,电话那头,声音焦急万分:“怎么不接电话?你现在安全吗?家人都好吗?”震后第三天,她收到四川农业大学发放的2000元泸定地震受灾学生临时困难补助。

  “近一周以来,范老师每天都会给我打一通电话,询问我家里受灾、上网课、论文写作情况,帮我疏解焦虑情绪。”高雪很感动。

  刚经历过地震的高雪,格外能体会到团圆的重要。今年是她上高中以来,第一次和家人一起过中秋。“昨天村里给每家每户发了月饼。”今天一早就在花椒林里忙碌的高雪说,下午会提前收工回家,买条鱼加个菜,一家人团团圆圆过个节。今天也是教师节,高雪说,她要给教过她的老师们发去祝福短信。(记者 吴晓颖、李力可)

(来源:新华网)

相关新闻
微视频|一支了不起的力量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用一次次高瞻远瞩的讲话、一句句温暖人心的问候、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书信,不断传递尊师重教的温暖,也对各级各类教师群体...

福州:为教师亮灯 向教师致敬

10日晚8时,闽江之畔一年一度的“为教师亮灯”灯光秀如约而至。台江区金融商务区光影闪动,感恩的话语不断滚动,向全市教师致敬。今年教师节,恰逢中秋节,因此在向恩师表达敬意的同时,也让我们向亲友表达思念之情。(记者 冯雪珠 叶诚 摄影报道) 来源:福州日报

厦门举行2022年教师节庆祝大会:500名教师代表获表彰

9月10日是全国第38个教师节,9日下午,厦门市教育系统举行2022年教师节庆祝大会,500名教师代表获表彰。 副市长廖华生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离退休老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他表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一项社会工程、系统工程、全局工程,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重视支持教育,关心爱护教师。 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迎接党的二十大,培...

绘学习丨“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

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第三十八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央视网《绘学习》栏目带您...

习近平的信札|师者为师亦为范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9月7日,在第三十八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向建校120周年的北师大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表示祝贺和问候,并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福。 给自己的初中语文老师、给保定...